青年心肌梗死 潜伏在活力背后的健康危机

青年心肌梗死 潜伏在活力背后的健康危机
作者:胥钦文   单位:遂宁市中医院
2878

凌晨三点,28岁程序员小林突发胸骨后压榨性疼痛,伴左肩放射痛及濒死感,疼痛持续15分钟未缓解,送到医院后,急诊心电图和血液检查都指向了一个可怕的结果——急性下壁心肌梗死。让人意外的是,小林每周都坚持3次健身,看起来身体不错,但细问才知道,他长期熬夜,饮食上也偏爱高脂肪食物,且从未做过心脏方面的体检。中国AMI注册数据库显示,心肌梗死患者中约8.5%的人群年龄在45岁以下。当前众多年轻人对可能存在的健康风险既不了解,也没做好防范,青年心肌梗死已经成了不容忽视的公共健康问题。

被低估的健康杀手

传统观念里,心肌梗死是中老年人的“专利”,但临床数据正在颠覆这一认知。我国45岁以下人群心梗发病率正以每年5%的速度递增,占所有心梗患者的15%-20%。与老年人相比,青年心梗藏得更“深”,虽然年轻人冠状动脉病变较轻,血管狭窄程度往往不严重,但斑块不稳定的特点更为突出。这些看似“不起眼”的斑块一旦破裂,会迅速引发血栓形成,短时间内堵塞血管,导致心肌急性缺血坏死。因此青年心梗的猝死率反而高于老年患者。

更值得警惕的是,青年心梗常被误诊。由于年轻人身体基础较好,症状往往不典型,部分患者表现为上腹痛、恶心呕吐,容易被当作胃病处理;还有人出现牙痛、下颌痛,被误认为口腔问题。这种延误平均会导致治疗时间推迟2-3小时,而心肌细胞的黄金抢救时间仅有120分钟。

年轻身体里的“定时炸弹”

不良生活习惯正在为青年心梗“添砖加瓦”。研究发现吸烟、长期熬夜、缺乏规律运动、暴饮暴食等行为会导致交感神经持续兴奋,血压昼夜节律紊乱,加速血管内皮损伤。

代谢异常的年轻化趋势尤其令人担忧。25-35岁人群中,超重比例已达41%,其中15%合并胰岛素抵抗。这些“隐形”的代谢问题会使血液处于高凝状态,就像血管里流动的不是血液而是“泥浆”,极易形成血栓。更危险的是,年轻人常忽视体检,等到发病时,血管堵塞程度已远超老年人。

心理因素的破坏力同样惊人。研究显示睡眠时间低于7小时,由心脑血管疾病和癌症导致的病死率会显著提升。即使是轻微的慢性睡眠不足,也可能会增加日后罹患心脏病的风险,一项针对数千人进行的调查发现,与睡眠充足的人相比,轻度但长期睡眠不足的人日后患心脏病的风险更高。而现代青年面临的职场压力、房贷焦虑等,会使身体长期处于“战斗状态”,肾上腺素持续升高,就像不断给血管“增压”,最终导致“爆管”。

可防可控的生存智慧

预防青年心梗的关键在于建立“血管保护意识”。每天30分钟的有氧运动,如快走、游泳等,能显著改善血管弹性,相当于给血管做“按摩”。而健康饮食并非要完全素食,而是要遵循“彩虹原则”,即每天摄入5种以上颜色的蔬菜水果,其中富含的抗氧化物质能清除血管内的“垃圾”。

定期体检是早期发现隐患的重要手段。建议25岁以上人群每年检测血压、血脂,有家族病史者应加做心电图检查。需要注意的是,年轻人的血脂异常往往表现为甘油三酯升高,而非胆固醇,这一点常被普通体检套餐忽略。

掌握急救知识能为生命争取时间。当出现持续胸痛、呼吸困难等症状时,应立即拨打120,同时舌下含服硝酸甘油。若身边无人,应保持镇静并以舒服的姿势休息,等待救援。一定要记住,心梗抢救的黄金时间是发病后120分钟内,每延误1分钟,心肌细胞就会大量死亡。

2025-08-14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