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不少人的印象中,医生的工作好像总离不开诊室、病房还有手术台,然而在济南市中心医院心内科李震花主任医师的观点中,真正优秀的医生应把目光放得更远些,不仅要关注每一位患者具体的身体健康状况,更要站到国际舞台上将中国医生的声音带入全球医疗领域的对话中。
2025年6月,奥地利首都维也纳迎来全球瞩目的ATTAIN-Hypertension国际研究者会议,这是聚焦高血压与代谢疾病管理领域的高水平学术盛会,亦是礼来公司GZPL全球研究框架的重要组成部分。作为中国受邀代表之一,李震花医生凭借在“高血压与肥胖共病机制”“肠促激素类新药干预研究”等方向的系统研究积累和卓越表现,受邀出席此次国际对话。
“走出国门,不仅仅是为了展示成果,更是为了倾听、学习和碰撞。”谈到此次参会的初衷,李震花的语气坚定而自信。事实上,这并不是她第一次踏上国际舞台。早在十几年前,李震花便凭借优异的科研能力,远赴美国联合培养深造,后来又先后在美国梅奥诊所、德国等地参与过多次高水平的学术交流。
不过,与以往不同,这次维也纳之行对于李震花来说不仅是展示个人与团队科研成果的机会,更是推动中国在新型高血压治疗临床研究领域深度融入国际前沿的重要节点。
“刚开始我们也面临不少困难。”回忆起整个过程,李震花坦言,高血压虽然是临床常见病,但涉及大规模、多国参与的联合研究,标准如何统一、数据如何严谨、方案如何落地,都是不小的挑战。特别是在不同地区的医疗资源、患者特点存在差异的背景下,如何既符合国际规范,又兼顾本土实际,成为项目推进中的一道“必答题”。
为了让中国团队更好地融入国际体系,李震花不仅反复与国外专家沟通协调,还带领团队成员深入一线,扎实推进各项基础工作。她自己也常常加班至深夜,研究细节、修改方案,甚至为了确保沟通无误,专门提升英语表达和专业汇报能力。“科研本身没有捷径,细节决定成败。”她这样总结。正是这种严谨务实、敢于较真的工作态度,加上她在“肿瘤免疫治疗药物心脏安全性评价”等技术平台建设中的实际成果,让李震花在维也纳会议现场收获了高度评价。会议期间,李震花用清晰、流畅的表达方式,分享了中国团队在患者管理、数据收集等方面的经验与思考。尤其在前期承担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际规范的肿瘤免疫治疗和药物性心脏损伤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建设”项目过程中,李震花团队积累了丰富的多中心临床研究组织与数据管理经验,这些能力为GZPL项目在中国顺利推进提供了坚实保障。她的发言引发了与会专家的广泛关注与讨论。
“医学是全人类共同面对的课题。”李震花始终相信,医学没有国界,只有协同合作,才能让科研成果真正造福更多人。她也始终坚持,作为中国医生,既要扎根本土、服务患者,更要放眼世界、参与对话。这份国际视野背后,是她二十余年如一日的专注与积淀。事实上,正是这种韧劲与专业积累,助力她在参与的“示范性新药临床试验关键技术平台建设和应用”项目荣获山东省科学技术进步奖二等奖,进一步体现了她在新药临床研究平台规范化、标准化建设方面的突出贡献。“再难的事,她都不轻易放弃。”这是团队成员对她最常挂在嘴边的评价。
结束维也纳会议返回济南的第二天,李震花又投入到医院的繁忙工作中。有人问她,长途奔波、会议压力、临床工作这么密集,会不会觉得疲惫?她笑着回答:“累是肯定的,但每次走出去,看到世界的进步,认识到差距,也更坚定了继续努力的信心。”
从济南到维也纳,李震花不仅用脚步丈量了空间距离,更用实力与行动,缩短了中国医学与世界前沿之间的距离。她说,自己还会继续在临床和科研的路上坚持下去,把更多中国医生的声音、更多中国团队的成果,带上更高的国际舞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