消化道肿瘤防治是医院工作的重点之一。在消化道肿瘤防治的过程中,西医采用现代先进技术精准诊断与治疗,中医则以辨证施治、整体调理、防治未病等理念,共同在肿瘤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从“胃”到“肠”,中西医融合为患者构筑起坚实的健康防线,通过全面优质的医疗服务降低消化道肿瘤发生概率。
整体调理,贯穿肿瘤防治全程
中医认为疾病防治主要通过气血调节、阴阳平衡达到治本效果。西医防治消化道肿瘤主要依靠早期筛查和规范化治疗。内镜检查发现早期病变,手术切除是主要治疗手段。化疗、放疗和靶向药物控制晚期肿瘤发展。在以人为本思想指导下,中医参与消化道肿瘤防治全过程,与西医互相补充,各自发挥优势,从而减轻患者症状,抑制肿瘤,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在消化道肿瘤术前治疗阶段,中医采用“补气养血、健脾和胃”治疗原则。使用黄芪、党参、当归等中医药材增强患者食欲,补充体力,调整患者身体状态,使其达到手术指征。
在消化道肿瘤术后护理阶段,患者身体经历较大创伤,体质虚弱。为了加速伤口愈合,中医坚持“养阴生津、理气止痛”治疗原则。使用太子参、麦冬、陈皮等中医药材配合针灸,缓解患者腹痛、便秘并发症,加速胃肠道蠕动,提高胃肠道吸收与消化功能。
在消化道肿瘤治疗过程中,放化疗作为十分重要的辅助治疗手段,集中杀灭局部肿瘤细胞,抑制肿瘤生长速度。但是放化疗会在一定程度上给患者带来不良反应,比如恶心、头晕、食欲不振等。中医将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称之为“胃失和降”。通过和胃止呕治疗方法,使用姜半夏、生姜等中药材缓解恶心呕吐症状,调和脾胃。
对气血两虚症状,中医使用阿胶、熟地黄等具有补血生髓作用的中药材,减轻放化疗带来的毒副作用,提高治疗效果。对不适用手术、采用保守治疗的晚期肿瘤患者,中医坚持“扶正为主,兼顾驱邪”原则,通过中医药治疗方式缓解患者疼痛、腹水等症状,延长患者生存期。
中医特色治疗
针灸:针灸主要通过刺激穴位的方式通经活络,调节肠胃蠕动,缓解疼痛。同时调节免疫系统,提高患者免疫力。在消化道肿瘤防治中,中医针对不同种类疾病采取个性化针灸治疗方案。比如针对胃癌选取中脘、内关、足三里穴位进行针灸治疗,缓解呕吐症状,改善消化功能。对结直肠癌选择天枢、上巨虚、三阴交等穴位调节肠道,通腑气,养血。对放化疗引起的恶心、呕吐不良反应,针灸刺激内关、足三里缓解症状。
中药灌肠:中医灌肠适用结直-肠癌、直肠癌术后复发以及放化疗后肠道炎症的患者。该疗法通过将煎熬后的中药药剂经肛门灌入肠道,直接作用于病灶,从而减少用药副作用。
穴位敷贴:穴位敷贴是将中药制作成药贴,粘贴在特定穴位,经皮肤吸收给药,起到长期调理作用。
耳穴疗法:选取耳穴位置,将中药药豆贴在耳穴部位。通过按摩方式刺激肠胃,缓解患者食欲不振、失眠以及抑郁情绪。
中医“治未病”:从源头阻断肿瘤发生
中医治疗最重要的一个理念是未病先防。也就是针对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采取措施,从源头阻断肿瘤发生。消化道肿瘤高危人群包括幽门螺杆菌感染者、有消化道肿瘤家族史者、慢性胃肠病患者等人群。
中医防治消化道肿瘤从饮食预防和情志调护两方面进行。一是调整饮食方式,坚持低盐低脂饮食原则,每日盐分摄入量不超过5克。少吃或不吃腌制食物,多吃百合、银耳、山药等健脾益胃的食物。二是调整心态,保持愉悦心情,积极预防消化道肿瘤。
中医在消化道肿瘤防治中发挥重要作用,但并不能取代西医治疗。采取“化疗+中药”“免疫治疗+中药”等多种中西医结合方式贯穿消化道肿瘤治疗全过程,在与西医协同作战中调节患者身体素质,减轻放化疗毒副作用,延长患者生存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