溶栓 VS 取栓:抢救脑梗,时间和方式哪个更关键?

溶栓 VS 取栓:抢救脑梗,时间和方式哪个更关键?
作者:蒋红娜   单位:湖南省永州市祁阳市中医医院
891

在神经内科的临床工作中,脑梗死是一种常见且严重威胁患者生命健康的疾病。每一次脑梗发作,都像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医生们争分夺秒地采取各种治疗手段,试图挽救患者的生命和神经功能。而在众多治疗方法中,溶栓和取栓是两种重要的手段。那么,在抢救脑梗时,时间和治疗方式究竟哪个更关键呢?

一、认识脑梗死

脑梗死,又称缺血性脑卒中,是由于脑部血液供应障碍,缺血、缺氧引起的局限性脑组织的缺血性坏死或软化。简单来说,就像是城市中的水管堵塞,导致局部地区得不到足够的水供应,从而使该区域的细胞受损。脑梗死的发生通常与多种因素有关,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吸烟、酗酒等。这些因素会导致血管壁增厚、管腔狭窄,形成血栓,最终阻塞脑血管,引发脑梗。

脑梗死的危害极大,它不仅会导致患者出现肢体瘫痪、言语障碍、吞咽困难等症状,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还可能危及生命。据统计,脑梗死是导致成年人残疾和死亡的主要原因之一。因此,及时有效的治疗对于脑梗死患者至关重要。

二、溶栓治疗:时间就是大脑

(一)溶栓治疗的原理

溶栓治疗是通过静脉注射或动脉注射溶栓药物,溶解堵塞在脑血管中的血栓,使血管再通,恢复脑部的血液供应。常用的溶栓药物有阿替普酶等,这些药物能够激活纤溶酶原,使其转化为纤溶酶,纤溶酶可以分解血栓中的纤维蛋白,从而达到溶解血栓的目的。

(二)溶栓治疗的时间窗

溶栓治疗的关键在于时间,医学上有句名言“时间就是大脑”。一般来说,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的4.5-6小时内进行溶栓治疗效果最佳。这是因为在这段时间内,脑组织还处于可逆性损伤阶段,如果能够及时恢复血液供应,受损的神经细胞有可能恢复功能。一旦超过这个时间窗,脑组织会发生不可逆的坏死,即使再进行溶栓治疗,也难以挽回已经受损的神经功能。

(三)溶栓治疗的局限性

虽然溶栓治疗是一种有效的方法,但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首先,溶栓治疗有严格的时间限制,很多患者由于各种原因无法在最佳时间窗内到达医院接受治疗。其次,溶栓治疗可能会引起出血等并发症,尤其是在高龄、有高血压等基础疾病的患者中,出血的风险更高。此外,并不是所有的血栓都能被溶栓药物溶解,对于一些较大的血栓或陈旧性血栓,溶栓治疗的效果可能不佳。

三、取栓治疗:精准出击

(一)取栓治疗的原理

取栓治疗是一种通过介入手段,将取栓装置经血管插入到堵塞的脑血管处,直接将血栓取出,使血管再通的治疗方法。与溶栓治疗不同,取栓治疗是一种直接去除血栓的方法,就像是用工具直接清除水管中的堵塞物。

(二)取栓治疗的时间窗和适用情况

取栓治疗的时间窗相对较宽,一般在发病后的6-24小时内都可以考虑进行取栓治疗。这对于那些错过溶栓时间窗的患者来说,提供了一种新的治疗选择。取栓治疗适用于大血管闭塞导致的脑梗死,尤其是那些经影像学检查证实有大血管血栓形成的患者。

(三)取栓治疗的优势和风险

取栓治疗的优势在于它能够直接去除血栓,血管再通率较高。对于一些溶栓治疗效果不佳或不适合溶栓治疗的患者,取栓治疗可能是更好的选择。然而,取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血管穿孔、血管痉挛、再灌注损伤等。此外,取栓治疗需要有经验的介入医生和先进的设备,并不是所有的医院都能够开展。

四、时间与方式的权衡

(一)时间的紧迫性

在抢救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时间的价值被提升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甚至被医学界形象地称为“与死神赛跑”。脑梗死发作时,脑部血管被血栓堵塞,每延误一分钟,就会有大约190万个神经细胞因缺血缺氧而永久坏死,这不仅意味着患者可能失去语言、运动等基础功能,更会显著增加瘫痪、失语乃至死亡的风险。

当前临床公认的黄金救治时间窗内,溶栓治疗需在发病4.5小时内完成,取栓治疗也需控制在6小时内,超出这个时限,治疗效果会急剧下降,并发症风险则大幅攀升。因此,一旦发现患者出现突发头晕头痛、肢体麻木无力、言语不清等典型症状,必须第一时间拨打急救电话,同时记录发病时间,为后续医院的精准救治争取宝贵机会,这每一分每一秒的争取,都可能决定患者未来的生命质量。

(二)治疗方式的选择

治疗方式的选择需要综合考虑患者的具体情况。对于发病时间在4.5-6小时内、符合溶栓治疗适应证的患者,应优先考虑溶栓治疗。如果患者错过溶栓时间窗,但在6-24小时内,且经评估适合取栓治疗,应尽快进行取栓治疗。此外,患者的年龄、基础疾病、血栓的部位和大小等因素也会影响治疗方式的选择。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五、公众的认知和预防

(一)提高公众对脑梗的认识

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不足是导致很多患者错过最佳治疗时间的重要原因之一。因此,提高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普及脑梗死的早期症状识别方法与急救知识,是非常重要的。例如,当出现突然的头痛、头晕、肢体无力、言语不清等症状时,应警惕脑梗死的可能,及时就医。

(二)预防脑梗死的发生

预防胜于治疗,积极预防脑梗死的发生可以降低发病率。预防措施包括保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如合理饮食、适量运动、保持合理体重、戒烟限酒等;控制管理好卒中的高危因素,如高血压、高血脂、糖尿病等基础疾病;定期进行体检,及时发现和处理潜在的健康问题。

六、总结

在抢救脑梗死患者的过程中,时间和治疗方式都非常关键。时间是决定患者预后的重要因素,每一分钟都关系到患者的神经功能恢复。而治疗方式的选择则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溶栓治疗和取栓治疗各有其优势和局限性。我们要争分夺秒地为患者提供最佳的治疗方案,同时也要加强公众对脑梗死的认识和预防,降低脑梗死的发病率和致残率。让我们携手努力,为患者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