HPV 筛查: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墙”

HPV 筛查:为女性健康筑起“防火墙”
作者:陈丽   单位:百色市人民医院
5071

在当今这个医学技术日新月异的时代,我们对疾病的认知和防控能力不断提升,但仍有一些健康隐患潜伏在女性身边,人乳头瘤病毒(HPV)便是其中最具威胁的 “隐形杀手” 之一。数据显示,我国每年新增宫颈癌病例约 13.5万,死亡人数高达 3.4 万,而这一数字背后,约99.7%的宫颈癌都与HPV感染相关。然而,现实中许多女性对HPV的认知仍停留在模糊阶段,甚至对定期检测抱有 “没必要”“太麻烦” 的想法。事实上,定期进行HPV检测,正是为女性健康筑起一道坚实 “防火墙” 的关键举措。

要理解HPV筛查的重要性,首先需要揭开这种病毒的神秘面纱。HPV并非单一病毒,而是包含200多种亚型的病毒家族,其中约40种会感染人类生殖系统的黏膜组织。根据致癌风险,医学上把HPV分为高危型和低危型两类:高危型如 HPV16、18、31、33 等,与宫颈癌、肛门癌、阴道癌等恶性肿瘤密切相关,仅HPV16和18两种亚型就导致了全球70% 的宫颈癌;低危型如HPV6、11,则主要引发生殖器疣等良性病变,虽然不会癌变,但会给患者带来生理和心理的双重困扰。

更令人警惕的是HPV感染的 “隐蔽性”。多数感染者在病毒潜伏期间毫无症状,就像身体里藏着一颗 “定时炸弹”。研究表明,80% 的性活跃女性在一生中都可能感染HPV,但由于免疫系统的作用,约90%的感染会在1-2年内自行清除。然而,一旦高危型HPV持续感染超过2年,宫颈细胞就可能开始出现异常增生,从癌前病变发展到浸润癌,这个过程通常需要5-10年。如果能在这个 “窗口期” 通过筛查及时发现,就能通过宫颈锥切等微创手术阻断癌变进程,治愈率可达 98% 以上。

定期筛查的重要性,还体现在它能弥补疫苗预防的局限性。目前,HPV疫苗已在全球广泛应用,分为二价、四价和九价,分别针对不同亚型的病毒。世界卫生组织推荐9-14岁未发生性行为的女孩优先接种,因为此时接种能产生最高水平的抗体。但疫苗并非 “万能药”:现有疫苗最多只能覆盖9种高危型 HPV,无法预防所有亚型;对于已经感染过 HPV 的女性,疫苗的保护效果也会大打折扣;而且疫苗接种无法清除已存在的感染或病变。因此,无论是否接种疫苗,定期筛查都是必不可少的健康保障。

那么,女性应该如何科学安排HPV筛查呢?医学专家给出了明确的建议:21-29 岁的女性,每3年进行一次宫颈细胞学检查(巴氏涂片或 TCT);30-65 岁的女性,最佳选择是每5年进行一次 HPV 检测联合宫颈细胞学检查,也可选择每3年单独进行宫颈细胞学检查;65岁以上女性,若过去10年筛查结果均为阴性,且无高级别病变史,可停止筛查。需要注意的是,有多个性伴侣、过早开始性生活、吸烟、免疫功能低下等人群,属于高危人群,应缩短筛查间隔,主动咨询医生制定个性化筛查方案。

除了定期筛查和疫苗接种,日常生活中的防护措施也能降低 HPV 感染风险。保持单一性伴侣、正确使用安全套,能有效减少病毒传播几率;戒烟限酒、规律作息、均衡饮食,有助于增强免疫力,提高身体对病毒的清除能力;避免过早性行为和多性伴行为,更是从源头降低感染风险的关键。值得一提的是,男性虽然不会患宫颈癌,但可能携带 HPV 并传染给伴侣,因此鼓励性伴侣共同关注 HPV 预防,能形成更有效的防护网。

遗憾的是,我国女性HPV筛查率仍处于较低水平。2022年发布的《中国宫颈癌防治蓝皮书》显示,在25-64岁女性中,近5年接受过宫颈癌筛查的比例不足 40%,农村地区更是低于20%。许多女性因“害羞”“怕麻烦”“没症状就不用查” 等想法错过了最佳筛查时机,等到出现阴道不规则出血、性交后出血等症状时,往往已发展到癌症中晚期,不仅治疗难度大增,还可能失去生育能力,甚至危及生命。

健康是女性绽放光彩的基石,而定期进行 HPV 筛查,正是守护这份基石的 “常规体检”。它不像急诊那样紧迫,却像阳光雨露般不可或缺;它不需要复杂的准备,却能为未来的健康赢得主动。从今天起,把 HPV 筛查纳入人生的健康计划表:21岁开始不忽视,30岁之后更重视,让每一次筛查都成为对自己的温柔守护。毕竟,对健康的投入,从来都不会太晚,也永远都值得。

2025-07-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