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童脑CT,颅内出血的快速筛查利器

儿童脑CT,颅内出血的快速筛查利器
作者:王蓉   单位:江油市九〇三医院
354

儿童由于生理结构尚未发育完全,自我保护能力较弱,尤其是在活动量大、控制力差的时期,常因意外跌倒、碰撞或交通事故等导致头部损伤。对于这类患者,颅内出血是最需要排查的严重并发症之一。而脑CT(计算机断层扫描)在临床上已被广泛应用,成为筛查颅内出血最为迅速、有效的影像学手段。

一、儿童颅内出血不容忽视

1. 儿童头部外伤的常见性

据统计,儿童期是头部外伤发生率最高的阶段之一,尤其是1~4岁幼儿,因活动范围扩大但风险意识不足,易发生跌倒或碰撞。此外,婴幼儿颅骨尚未完全骨化、脑组织较软,受到外力作用时更易引发脑损伤。

2. 颅内出血的危害

颅内出血可表现为硬膜外血肿、硬膜下血肿、脑实质出血或蛛网膜下腔出血等类型。早期可能仅有轻度意识模糊、恶心呕吐,但若不及时发现并处理,血肿扩大可引发颅内高压、脑疝,甚至危及生命。因此,早期发现、早期干预至关重要。

二、脑CT在筛查中的优势

1. 扫描迅速,适合急诊评估

脑CT的最大优势之一是成像速度快,通常在几分钟内即可完成扫描并获得图像。对于颅内出血这类时间敏感性极高的情况,CT可在第一时间发现异常,帮助医生快速做出决策,赢得宝贵的救治时机。

2. 分辨率高,能清晰显示出血区域

现代多层螺旋CT具有极高的空间分辨率,能清晰显示出血的类型、范围、位置和密度变化,有助于判断是否合并脑挫裂伤、脑水肿或骨折。即使是微小的出血灶,在CT图像中也可被精准识别。

3. 可辅助术前及随访评估

除急诊筛查外,脑CT还能作为术前评估工具,帮助神经外科医生判断是否需要手术及手术方式。同时,在治疗过程中或术后复查中,CT也能监测出血的吸收情况或并发症发展。

三、儿童脑CT的适应症

并非所有头部外伤的患儿都需要行CT检查,但有下列表现或病史者,建议尽早进行脑CT排查:

明显头部外伤后出现意识障碍、昏睡不醒;持续呕吐、剧烈头痛、抽搐;头皮有明显肿胀、瘀斑或骨折征象;外伤后哭闹不止、烦躁或嗜睡异常;小于2岁的婴幼儿发生高处坠落(如从床或沙发跌落);出现瞳孔不等大、对光反射减弱等神经系统体征;有既往出血性疾病史或正在使用抗凝药物的儿童。这些情况提示存在颅内出血或脑损伤的风险,必须通过CT及时明确诊断。

四、关于辐射的理性认识

1. 低剂量技术的应用

目前,多数医院已采用低剂量扫描技术进行儿童脑CT,能够有效减少辐射剂量而不影响图像质量。此外,还可根据患儿年龄、体型调整扫描参数,从而尽可能降低辐射暴露。

2. 临床权衡利弊

医师在开具CT检查前会充分评估必要性,不会轻易安排无指征的检查。对于有明确颅内出血可能的患儿,早期确诊可挽救生命,而不做检查可能会延误治疗,带来更严重后果。

五、如何配合儿童脑CT检查

儿童由于年龄小、难以配合检查,往往需要家长和医护人员共同努力,确保检查顺利进行。

1. 心理安抚与语言引导

家长应提前与孩子沟通解释,尽量减少其紧张与恐惧情绪。医护人员可使用亲切、温和的语气引导孩子保持平静。

2. 必要时给予镇静

对于年幼或无法配合的患儿,临床上可在监护下使用短效镇静药物,帮助其在睡眠中完成检查,既能提高图像质量,也避免检查中强烈哭闹造成误差。

3. 快速高效的流程管理

医院放射科通常配备专业的儿童CT检查流程,从登记到检查全程优化操作时间,尽量减少患儿等待时间,提高检查效率与舒适度。

六、脑CT在临床决策中的意义

儿童脑CT的最大价值在于:明确诊断,快速确定是否存在颅内出血及其类型;指导治疗,为是否手术、观察或保守治疗提供重要依据;减少误诊漏诊,尤其对于不典型表现的患儿,影像证据至关重要;监测病情变化,对出血量变化、血肿吸收、继发性病变等进行评估。

脑CT的应用已经极大提高了儿童颅脑损伤的救治效率,是现代急诊医学不可或缺的重要工具。

七、结语

儿童头部外伤后的颅内出血具有潜在的严重后果,不能仅凭肉眼或临床表现判断其严重程度。脑CT以其迅速、清晰、准确的特性,成为儿科临床判断颅内出血的“利器”。当然,医学检查始终需要在“必要性”与“安全性”之间权衡,家长应听从专业医生建议,科学对待脑CT的检查与辐射问题,共同为儿童健康保驾护航。

2025-08-1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