体温守护战:早产儿预防低体温居家照护全攻略

体温守护战:早产儿预防低体温居家照护全攻略
作者:曾梦琴   单位:重庆大学附属三峡医院
3520

"为什么我家早产宝宝总是手脚冰凉?"这是新生儿科医生最常听到的疑问。最新数据显示,我国每年约有100万早产儿出生,其中近60%会经历不同程度的低体温问题。更令人担忧的是,《柳叶刀》2023年全球调查报告指出,早产儿体温每下降1℃,脑神经发育迟缓的风险就攀升15%。今天,我们将用五个关键章节,为您揭开早产儿体温管理的科学面纱。

1、体温警报:早产儿为何成为"温度敏感儿"?

体温调节是关系到生命安全的重要环节,如果说正常足月儿的体温调节系统是一件新制的羽绒大衣,则早产儿的就是一件填塞少量羽绒的薄袄,其皮下脂肪只有足月儿的 1/3厚,体表面积/体重比却是足月儿的 3倍,“薄皮大馅”的解剖结构,会导致其过高的能量及热量消耗和过多的失热,并缺少了体温调节中枢—“温度开关”,机体自身的调节作用受阻。

据研究表明,24年在室温 24℃下没有保暖措施的早产儿,每小时体温下降 0.8℃,因此早产儿比成人快 8倍的速度变得寒冷,如电池一样在低温的瞬间失去工作能力;而且器官也都会随之罢工,体温低于 35℃,脑血流量将减少 20%,肝脏的代谢率也只有正常时的65%。

2、温暖密码:解读身体的 7级温度警报

早产宝宝不会表达自己冷,可是他们的身体表现会发出报警信号,据清华大学附属医院NICU历经了300余例观察之后,得出结论:他的体温降低了,便会出现渐进式的警报:第一阶段(36.0~36.4℃):先是从手脚开始温度下降,较躯干低2~3℃;第二阶段(35.5~35.9℃):腹壁皮肤出现大理石样花纹,酷似冬天玻璃上的霜晶;第三阶段(<35.5℃):呼吸变得浅慢,动作越来越微弱。但用老方法摸手脚来判断是否冷是有42%的误差。国约翰霍普金斯大学开发了一种新的体温评估方法,叫做“体温评估四步法”,先测脖颈温度,再观察吮吸力度,接着检查皮肤颜色,最后评估活动状态。这个方法可以帮助父母更科学地判断宝宝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异常,让宝宝更安心地成长。

3、生命奇迹:温度创造的发育里程碑

广州妇女儿童医疗中心NICU有一个叫“温暖奇迹”的例子:胎龄仅

26周、出生体重只有780克的小豆丁,出生以来一直严格施行“黄金体温管理方案”(每小时监测+持续皮肤接触),顺利度过“重

重关卡”,并获得好结果在2岁完成智力检测,比预期多出15分。

无独有偶,在2025年中国9家三级医院完成的一项合作研究表明:如果早产儿在出生后的体温能保持在36.7-37.3℃之间,那么这些宝宝在成长过程中会比普通宝宝更优秀。这些数字背后是一个个鲜活的生命故事,证明温度管理不是简单的保暖,而是为大脑发育铺设的"高速铁路"。

4、破除迷思:科学保暖的三大原则

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家长课堂上有这样一个实验:两个模拟早产儿身

上的宝宝模被裹上模仿传统包被与现代恒温睡袋包裹之后,用红外线

测温仪进行比较,三十分钟后两者的结果是一样的,一个是原先的位

置出现了六个低温区,而另一个体表依旧与刚刚相似,就像明媚的春

天一样。可见,现代保暖法才是科学的儿童保暖法则。

梯度保暖原则:头部散热占40%,建议优先戴好绒帽。动态调节原则:每 2小时监测 1次宝宝体温,如园丁管温室般精准!

安全优先原则:坚决不用电热毯或高温度暖水袋等暴力加热方法!

《中华儿科杂志》(2024版)指出,过度保暖引发的捂热综合征甚

至比轻度低体温更有致命性,故而比喻为给种子浇水太多可能淹没种子,过少则使幼苗死亡。

记住:你每天给宝宝提供的每一缕温暖都是对他将来智力成长的一个

美好储蓄,愿我们一起并肩携手,科学地去为这群天使建造一条幸福

的发展之路。

2025-07-2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