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血型的冷知识:您真的了解自己的血型吗?

关于血型的冷知识:您真的了解自己的血型吗?
作者:张艳,殷杏梅,顾星   单位:海军军医大学第三附属医院输血科
2063

一提到血型,我们一般只知道自己是A型、B型、O型或者AB型,甚至有的人都记不清自己是什么血型。在工作中,我们就经常会遇到这样的情况:患者说自己的血型和输血科检测结果不一致,通过重新采样复测,最后验证了输血科检测结果无误。

血型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并不常见,不像身份证号码的用途广泛。只有在输血治疗、新生儿溶血病的诊断与预防、器官移植以及亲子鉴定的时候,血型的影响才显得至关重要。

那么,血型究竟是什么呢?

广义的血型是指血液各成分以抗原为表现形式,由血型基因决定的遗传性状,是血液系统的一种遗传多态性,不仅包括红细胞血型,还包括血小板血型和白细胞血型等。而狭义的血型一般就是指红细胞血型。截止到2025年6月,国际输血协会(ISBT)发布已确认检出48个红细胞血型系统。其中,ABO血型系统是人类发现的第一个血型系统,也是临床上最重要的血型系统之一。

ABO血型是根据红细胞上是否具有相应的抗原来判定的。具有A抗原就是A型血,具有B抗原就是B型血,两个抗原都有就是AB型血,两个抗原都没有就是O型血。很多人都认为O型血是“万能血”,O型血的红细胞上没有A抗原和B抗原,理论上可以输给A型、B型、AB型血的人。但是,如果输血量较大,O型血血浆中的抗A和抗B抗体可能会和受血者红细胞上的抗原发生凝集导致溶血,这是一种严重的输血反应,可能危及患者的生命健康。

现代医学强调同型输注,即在输血的时候应选择与受血者相同血型的血液进行交叉配血以及相容性输注。只有在紧急抢救的情况下,且同型血液无法获取的时候,才考虑将低滴度O型血作为供血者输给患者,但仍然需要严格控制输血量和输血速度,以避免输血反应的发生。

    在临床上,Rh血型系统的重要性仅次于ABO血型系统。Rh血型系统非常复杂,所含抗原数目最多,有54种,其中最重要的、也是最常见的仅有5种抗原,即D、C、c、E、e。目前,在国内进行血型鉴定的时候常规检测Rh(D)抗原,其他抗原一般不进行检测。  

   Rh(D)抗原阴性血就是我们常说的“熊猫血”。在中国人群中,苗族人是 Rh(D)抗原阴性比例最高的民族,高达13%,而在汉族人中Rh(D)抗原阴性比例极低,只有3‰,属于稀有血型。平时这种血型的人和正常血型的人没有区别,但是一旦遇到危险和重大疾病需要输血的时候就会有点棘手,因为这种血型比较稀有,血源很难获取,因此被称为“熊猫血”。

   一般情况下Rh(D)阴性者不能接受Rh(D)阳性者血液,因为Rh(D)阳性者血液中的抗原会刺激Rh(D)阴性者体内产生抗体,在再次输入Rh(D)阳性者血液时很容易发生溶血反应。

   除了ABO血型系统和Rh血型系统外,还有很多其他血型系统。例如,MNS血型系统是第二个被发现的血型系统,目前已经确认的抗原就多达46种,其中的Mur抗原在白种人和黑种人中比较少见,但在中国人中的阳性率却高达7%。台湾和香港地区曾经报道抗-Mur是除了抗-A和抗-B 之外最常见的血型抗体,可引起较严重的溶血反应和新生儿溶血病。还有P1PK血型系统、Kell、Kidd以及Duffy血型系统等这些比较少见,但是在临床上也有其重要的意义。

   红细胞的血型系统不仅保障输血安全,还与很多疾病密切相关。研究发现Duffy血型系统的Fy抗原是间日疟原虫结合红细胞的受体,有助于疟原虫感染红细胞,因此若个体的红细胞上没有Fy抗原,则对间日疟具有天然的免疫力。血型与疾病之间的关联是一个长期被研究的话题,虽然血型本身并不会直接导致某种疾病,但某些血型可能与特定疾病的风险具有相关性。例如:A型血的人胃癌的发生风险明显高于其他血型,是因为肿瘤细胞可表达A抗原或者与A抗原具有非常相似特性的抗原(“A样”抗原),因此不容易被免疫系统识别,从而发生免疫逃逸;O型血个体较其他血型个体患胰腺癌风险相对较低等等。

   血型与疾病的关联并不意味着某种血型一定会患上相关疾病,而是指在统计学上存在一定的风险倾向。疾病的发生和发展受到生活方式、环境因素、遗传背景等多种因素的影响。了解自己的血型风险可以为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提供新的视角,但不应过分强调血型对健康的影响。

   关于血型还有很多有趣的传言。有的人说我是O型血,真的很招蚊子,和朋友一起出门的时候就我一身“包”,久而久之,O型血仿佛与招蚊子密切关联。从科学的角度来说,招不招蚊子和血型没有关系,主要是和个人新陈代谢的快慢,还有身体发出的气味有关系。还有的人说每种血型代表不同的性格,A型血责任感强,擅长逻辑分析;B型血创造力强,擅长感性思维;O型血领导力强,社交能力突出;AB型血兼具理性感性,有双重性格。但这些都没有科学依据,就像星座论一样。日本有一个动漫就叫做《血型君》,里面有四种血型代表的四种性格的人,在不同场景下的行为模式差异,更加加深了观众对血型性格论的认知,但科学界认为性格主要是遗传、成长环境、社会经历等共同塑造的,血型与性格是没有直接的关联。

血型的历史已有百余年之久,随着医疗技术的发展,不断地有新的血型被发现。每一种血型都承载着独特的遗传信息和生物学特性,加强对血型的研究,有助于我们更好的认识自身,并为安全的输血治疗提供科学依据。让我们共同关注输血医学,提高自我保健意识,为构建健康、和谐的社会贡献自己的微薄之力。

2025-08-0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