老年患者发生焦虑抑郁的概率较高,除了需要积极治疗外,更加需要重视有关居家护理的相关内容,而居家护理中5个细节需要大家掌握,这样能够改善老年人的状态,确保护理安全。
关键细节一:减少情绪刺激
针对老年焦虑抑郁患者,在日常居家护理过程中一定需要保持家庭的物理环境,以干净整洁为主,但是需要注意避免频繁更换家具的位置,这样会打乱老人对周围环境的熟悉度,同时可以为患者单独设立房间,这样能够使其独处。家人一定需要注意,不要用劝导性语言,例如“你别想太多”、“这点事有什么可愁的?”来否定患者;可以调整沟通方式,例如“你说说看,我们一起想办法”,这样能够使老年人逐渐改善焦虑抑郁等情况。与此同时,日常生活中尽量不要过度限制老年人的行为,例如做家务、外出散步,这种情况有可能加重患者病情。
关键细节二:保持规律的日常作息
老年焦虑抑郁患者居家护理过程中需要做好日常休息管理工作,可以通过设定固定的起床时间、入睡时间、用餐时间,注意上述时间误差尽量不要超过60分钟。白天减少老年人长期卧床的情况,防止生物钟被打乱,加重患者情绪低落等情况出现。每天结合老人的实际情况,为其安排1~2件能够独立完成的事,例如收拾家务或者浇花等,完成后,家属需要及时利用肯定性语言鼓励患者,例如“家务收拾得真不错”,通过累积有效具体行为,可以提高老年人的自我认同感。而且日常居家可以结合患者的实际情况,在固定时间安排肢体运动。例如八段锦、散步,通过身体锻炼能够缓解焦虑抑郁,但是需要注意老年群体机体代谢能力差,且运动耐力低,需要控制运动强度,避免疲劳感产生。
关键细节三:适当社交支持
很多老年焦虑抑郁群体在日常生活中与社会其他群体零交流,这种情况一般会加重患者病情。因此居家护理中可以让老年患者和固定亲友进行联系,例如每周或每个月进行电话视频;定期或不定期地邀请邻居上门聊天。通过社交能够进一步缓解老年焦虑抑郁患者的病情。如果老年人行动不便,可通过播放音乐和纪录片、翻看家庭相册等方式,激发其积极情绪。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可以通过饲养宠物如小猫、小狗、鹦鹉等陪伴老年人,这样能够降低其孤独感。家属每天需要固定时间陪同患者,最好的方式是与老年患者一起做家务、下象棋、讲故事等,通过家属陪伴更有利于打破孤独感,以此缓解抑郁等情绪。
关键细节四:注重疾病隐性症状
焦虑抑郁疾病严重情况下,一般会伴有不同程度的具体不适症状,例如心慌、头痛、全身酸痛以及胃胀气等。老年患者很难将自身感受清晰描述,家属应该特别留意这些情况,及时到医院进行检查,并且与老年人说明不适症状和情绪状态具有一定相关性。针对正在使用抗焦虑抑郁药物的老年患者,需要在居家护理过程中指导其科学使用药物并记录其用药后的客观反应,在饮食管理过程中尽量以清淡饮食为主,减少糖分以及脂肪含量高的食物,可适当摄入粗粮及绿叶菜等,以此进一步改善患者神经功能,避免焦虑抑郁疾病加重。
关键细节五:及时了解患者情绪状态
老年焦虑抑郁患者在居家护理过程中,家属一定需要做好患者情绪状态的动态了解,如果在生活期间患者出现长时间的情绪低落,甚至表达“活着没意思”,并存在藏药等情况或者出现拒绝进食,这些情况均需要及时与医院进行联系。与此同时,家属需要每个月通过专业性量表中的相关内容评估患者情绪状态并记录其分值。家属在为患者护理过程中一定要建立正确的意识观念,“焦虑抑郁是一种疾病,需要专业治疗”,不将其视为“性格问题”或“矫情”,这样能够有效减少患者的心理负担,并通过陪伴、鼓励和安慰患者,有效减轻其焦虑、抑郁水平。
老年焦虑抑郁具有较高的发生率,对患者的身体健康和生活质量存在严重影响。居家护理过程中需要通过固定的陪伴、规律的作息以及细致的生活支持,使其逐渐建立信念感,减轻心理压力,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