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医认为,体质是先天禀赋与后天调养共同作用形成的生理特质,如同人体的 “健康密码”。不同体质对气候、饮食的适应能力各异,易患疾病也有明显偏向。根据《中医体质分类与判定》标准,人体可分为 9 种基本体质,其中平和质为理想状态,其余 8 种为偏颇体质。针对不同体质特点制定养护方案,才能实现 “未病先防” 的健康目标。
一、平和质:阴阳调和,守中致平
平和质者面色红润、精力充沛、睡眠饮食俱佳。养护核心是 “维系平衡”,饮食寒热均衡,五谷杂粮、蔬果、优质蛋白合理搭配,每周 1-2 次山药莲子粥调和阴阳。起居顺应自然,保证 7-8 小时睡眠,春分、秋分调整作息顺应阴阳转换。运动以散步、太极拳等舒缓项目为主,每周 3-4 次,每次 30 分钟,避免剧烈运动。
二、阳虚质:畏寒怕冷,温阳散寒
阳虚质者手脚冰凉、喜热饮、腰腹怕凉。饮食多选羊肉、韭菜等温热食物,当归生姜羊肉汤每周 1 次,晨起喝红糖姜枣茶。起居注重保暖,夏季空调不低于 26℃,睡前用加艾叶、花椒的热水泡脚。运动选快走、跳绳,阳光充足时进行,练八段锦 “双手托天理三焦” 升发阳气。
三、阴虚质:燥热内生,滋阴润燥
阴虚质者口干舌燥、手足心热、大便干结。饮食多吃银耳、百合等滋阴食物,银耳百合莲子羹每周 2-3 次,常喝麦冬玉竹茶。起居 23 点前入睡,室内保持 50%-60% 湿度,睡前搓揉涌泉穴。运动选瑜伽、游泳,避免高温剧烈运动,清晨或傍晚锻炼为宜。
四、痰湿质:体型肥胖,祛湿化痰
痰湿质者肥胖、易困倦、大便黏滞。饮食宜清淡,多吃薏米、冬瓜等祛湿食物,四神汤每周 3 次,冬瓜海带汤日常饮用。起居避免潮湿,阴雨天开空调除湿。运动选快走、游泳,练八段锦 “调理脾胃须单举”,每周至少 5 次,每次 30 分钟,运动后及时擦干汗水。
五、湿热质:湿热内蕴,清热利湿
湿热质者面油多、易生痤疮、口苦口臭、大便黏滞不爽。饮食宜清热利湿,多吃绿豆、冬瓜、苦瓜、薏米等,推荐绿豆薏米粥(绿豆 30g、薏米 30g),每周 2-3 次;赤小豆冬瓜汤(赤小豆 20g、冬瓜 200g)可日常饮用。忌食辛辣、油炸、甜腻食物,少饮酒。
起居保持室内通风干燥,勤洗澡换衣,避免长时间处于闷热环境。运动选快走、游泳、羽毛球等,通过出汗散热祛湿,每次 30-40 分钟,每周 4-5 次,运动后及时补充水分。可按摩曲池穴(肘部横纹外侧端),每次 3 分钟,清热利湿。
六、气郁质:情绪抑郁,疏肝解郁
气郁质者情绪低落、胸闷胁胀、睡眠差。饮食多吃陈皮、玫瑰花等疏肝食物,玫瑰花佛手茶每日饮用,萝卜排骨汤顺气宽中。起居多社交,培养兴趣爱好,每天听 30 分钟舒缓音乐。运动选跑步、广场舞,按摩太冲穴每次 3 分钟,疏肝解郁。
七、血瘀质:血脉不畅,活血化瘀
血瘀质者面色暗沉、唇紫、易生瘀斑。饮食多吃红枣、山楂等活血食物,山楂红糖饮经前饮用,黑木耳红枣汤每周 2 次。起居避免久坐,每小时活动 5 分钟。运动选快走、太极拳,练八段锦 “左右开弓似射雕”,按摩血海穴每次 5 分钟,女性经期后艾灸关元穴。
八、气虚质:气短乏力,补气健脾
气虚质者气短乏力、易出汗、易感冒。饮食多吃山药、黄芪等补气食物,黄芪山药粥每日早餐食用,莲子百合瘦肉汤每周 2 次。起居保证休息,避免劳累受凉。运动选散步、太极拳,练八段锦 “两手攀足固肾腰”,循序渐进不疲劳。
九、特禀质:易过敏,扶正固表
特禀质多为过敏体质,易皮肤瘙痒、鼻炎。饮食避免过敏食物,多吃红枣、山药等,黄芪红枣茶每日饮用,山药莲子粥每周 3 次。起居保持清洁,定期除螨,春季花粉多时戴口罩。运动选公园散步、瑜伽,练腹式呼吸增强肺卫功能。
体质并非一成不变,长期不良习惯会使平和质偏颇,科学养护可改善。若兼具多种体质,建议咨询中医师辨证调理,量身定制方案以保阴阳平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