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5岁的张伯(化名)近半年总感觉左腿冰凉,起初走500米就小腿酸胀,后来缩短到200米必须停下休息。他自认“年纪大了腿脚差”,直到脚趾发紫、夜间剧痛难眠才就医,血管彩超显示:左腿动脉堵塞超80%!确诊“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面临截肢风险。血管外科专家痛心表示:“秋冬高发期,早预防可避免90%的重症恶化!”
一、什么是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
下肢动脉是输送氧气与营养的“生命通道”。当胆固醇、钙化物质在血管壁沉积,形成“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如同水管内的水垢形成),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完全闭塞。早期:腿脚发凉、麻木、间歇性跛行(走一段路腿痛需休息);晚期:静息痛(不走路也剧痛)、足部溃烂、坏疽(截肢率高达30%)。
二、发生下肢动脉硬化闭塞症的危险因素有哪些?吸烟、糖尿病、高血压、高脂血症、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高龄等。
三、六招科学预防,守住血管健康。1.戒烟。烟草是血管“头号杀手”:尼古丁直接损伤血管内皮,加速斑块形成。研究显示,戒烟1年,动脉硬化风险降低50%。不仅自己戒烟,也要远离二手烟环境。2.饮食:低盐低脂,多吃“血管清道夫”。少吃:动物内脏、肥肉、油炸食品(高胆固醇);多吃:深绿色蔬菜(菠菜、西兰花):富含叶酸,降低同型半胱氨酸;深海鱼(三文鱼、鲭鱼):Omega-3脂肪酸抗炎护血管;全谷物(燕麦、糙米):膳食纤维吸附胆固醇。3.运动方案。健康人群:每日快走30分钟(心率达170-年龄);间歇性跛行者:“疼痛-休息-再走”训练法:走到轻微疼痛→休息至缓解→重复,每日累计30~50分钟,促进侧支循环建立;居家动作:踮脚尖:每天3组,每组15次(增强小腿肌泵);踝泵运动:坐/躺时勾脚→绷脚,每小时做10次。4.“三高”控制,定期监测血压:控制在140/90 mmHg以下;血糖:空腹<7.0 mmol/L,餐后<10.0 mmol/L;血脂:低密度脂蛋白(LDL-C)高危者<1.8 mmol/L。5.避免久坐久站,保暖防寒。避免冷水泡脚:水温≤40℃,时长<10分钟(高温烫伤难察觉);鞋袜选择:穿羊毛袜+宽松防滑鞋,忌用电热毯暖脚(低温烫伤风险),改用无压迫暖水袋。6.筛查指南。40岁以上、吸烟、有三高者,应进行下肢动脉彩超与ABI检测,每年1次;有糖尿病史≥10年者,应加做足背动脉触诊,每6个月1次。
四、出现这些症状,立即血管外科就医!若出现以下任一表现,提示血管可能严重堵塞:夜间脚趾剧痛难以入睡(静息痛);下肢皮肤苍白、发紫、温度明显低于对侧;脚部伤口经久不愈(超过2周)。
血管寿命决定生命质量,下肢动脉硬化闭塞虽凶险,但可防可控。记住“一戒二动三吃好,四控指标五护脚,年过四十早筛查”——守住血管,才能走稳长寿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