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房颤发作时,心跳忽快忽慢、毫无规律,那种心慌气短的感觉让很多患者备受折磨。其实只要做好家庭心率监测,掌握抗凝护理要点,就能有效减少发作频率,降低中风风险。这篇文章就来教大家如何在居家生活中做好自我管理,把房颤的“主动权”握在自己手里。
先弄明白:房颤为啥会让人慌
房颤全称心房颤动,是一种常见的心律失常。正常情况下,心脏像钟表一样规律跳动,而房颤时心房无法正常收缩,只能乱颤,导致心跳节奏紊乱,有时快到每分钟一百多次,有时又忽快忽慢。这种不规律的跳动会让患者感到心慌、气短、乏力,稍微活动一下就喘不上气。
更危险的是,心房乱颤时血液容易在心房内淤积,形成血栓。血栓一旦脱落,会随着血液流到全身,堵在脑血管里就会引发中风。
家庭心率监测:选对工具,记好时间
电子血压计是常用的监测工具,很多型号都带心率测量功能,测血压时就能同步知道心率。还有专门的心率手环或手表,戴在手腕上随时能测,操作简单,适合日常监测。对于高龄患者,传统的听诊器也能用,把听诊器放在胸口,数一分钟内的心跳次数,就是心率。
监测时间有讲究,早晨起床后半小时内,空腹、不活动时测一次,这时候的心率最平稳,能反映基础状态。晚上睡前再测一次,对比一天的变化。如果感觉心慌、胸闷,要立刻测,记录下发作时的心率。每次测量后把数值和时间记在本子上,复诊时带给医生,能帮医生更准确地调整治疗方案。
抗凝护理:选对药物,盯紧细节
抗凝治疗是预防房颤患者中风的核心手段,目前常用的抗凝药有华法林、达比加群、利伐沙班等,这些药物能抑制血液凝固,减少血栓形成。但抗凝药使用有很多细节要注意,不然可能影响效果或增加出血风险。
华法林价格便宜,但药效受食物影响大,像菠菜、西兰花等绿叶菜含维生素 K 多,吃多了会减弱药效,所以平时要保持饮食稳定,不要突然大量吃某类食物。服用华法林期间要定期去医院查凝血指标(INR),根据结果调整药量,确保指标在合适范围内。
新型口服抗凝药(如达比加群、利伐沙班)受食物影响小,不用频繁查血,但要每天固定时间吃,比如早上七点或晚上八点,形成规律,避免漏服。如果忘了吃药,发现时距离正常服药时间没超过12小时,可以补服;超过12小时就跳过,下次按正常时间吃,别一次吃双倍剂量。
服用抗凝药期间要注意观察出血情况,比如牙龈出血、皮肤瘀斑、流鼻血,或者大便发黑、小便带血,这些都可能是出血信号,要及时告诉医生。平时刷牙用软毛牙刷,避免剧烈运动或碰撞,减少受伤出血的可能。
日常护理:从生活习惯入手,减少发作
除了监测和用药,生活习惯调整对房颤患者也很重要,能减少心慌发作,让心脏更“舒服”。
饮食上要少盐少糖,每天盐摄入量不超过五克,避免吃腌制食品、加工肉肠等。多吃新鲜蔬菜、水果和全谷物,比如芹菜、苹果、燕麦,这些食物有助于控制血压和血脂,减轻心脏负担。别喝太多浓茶、咖啡,里面的咖啡因会刺激心脏,可能诱发房颤。
运动要循序渐进,刚开始可以散步,每次二十分钟,慢慢增加到半小时,每周运动四到五次。但要避免剧烈运动,像快跑、举重等,可能让心跳突然加快,引发不适。运动时如果感觉心慌、胸痛,要立刻停下来休息。
房颤虽然难缠,但只要做好家庭心率监测,规范进行抗凝护理,再配合健康的生活习惯,就能有效控制病情,减少风险。患者和家人要多了解疾病知识,认真做好每一次监测、每一次服药,有问题及时和医生沟通。相信通过科学的自我管理,房颤患者也能像普通人一样享受生活,远离心慌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