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挽救健康

急性重症胰腺炎,护理挽救健康
作者:张彤彤   单位:三台县中医院
1404

急性重症胰腺炎是一种起病急、进展快、并发症多的危急重症,死亡率高达15%-30%。它不仅让患者承受剧烈腹痛,还可能引发多器官衰竭,甚至危及生命。认识急性重症胰腺炎:为何它如此凶险?

胰腺是人体重要的消化器官,负责分泌胰液帮助消化食物。当胰液异常激活,开始“消化”自身组织时,就会引发胰腺炎。轻型胰腺炎通常症状较轻,但重症胰腺炎会迅速恶化,导致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IRS),进而引发休克、肾衰竭、呼吸窘迫甚至死亡。根据国内外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及专家共识,急性重症胰腺炎的凶险性主要体现在其发病机制的复杂性和并发症的严重性上。

1.常见诱因包括:

胆结石(我国最常见原因,约占40%-50%)。

酗酒(长期饮酒导致胰管损伤)。

高脂血症(甘油三酯>11.3mmol/L易诱发)。

暴饮暴食(短时间内大量进食加重胰腺负担)。

2.典型症状包括:突发剧烈腹痛(常向背部放射)、恶心呕吐、发热、黄疸等。若出现这些症状,必须立即就医!

指南强调,早期识别并干预急性重症胰腺炎的高危因素至关重要。对于已确诊的患者,应迅速启动多学科协作救治模式,包括重症监护、营养支持、抗感染治疗及必要的手术或内镜干预。

治疗关键期:护理如何保驾护航?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治疗以抑制胰酶分泌、控制炎症、支持治疗为主,而护理则是贯穿全程的“隐形守护者”。

1.禁食与胃肠减压:减轻胰腺负担

确诊后,患者通常需要严格禁食(可能持续数天至数周),以减少胰液分泌。此时,胃肠减压管(胃管)会派上用场——通过负压吸引胃内容物,降低腹胀和呕吐风险。

护理要点:

妥善固定胃管,避免意外脱落。

观察引流液颜色和量(如出现血性液体需警惕消化道出血)。

定期冲洗胃管以防堵塞。

2.液体复苏:对抗“休克危机”

重症胰腺炎早期易发生低血容量性休克,因此快速补液是抢救的关键。医生通常会在24小时内输注大量晶体液(如生理盐水),以维持血压和器官灌注。

护理要点:

监测生命体征(心率、血压、尿量)。

记录出入量(每小时尿量<0.5ml/kg提示肾脏灌注不足)。

观察皮肤弹性、口唇湿润度等脱水表现。

3.疼痛管理:不止是“忍一忍”

胰腺炎的腹痛常被形容为“刀割样”,患者往往痛不欲生。但盲目使用止痛药可能掩盖病情,需在医生指导下科学镇痛。

护理要点:

协助患者取屈膝侧卧位(减轻腹部张力)。

遵医嘱使用生长抑素类药物(如奥曲肽)抑制胰酶分泌。

必要时采用镇痛泵,避免阿片类药物过量。

4.营养支持:从“饿肚子”到科学喂养

过去认为胰腺炎患者必须长期禁食,但现在发现早期肠内营养(通过鼻饲管注入营养液)能保护肠道屏障,减少感染风险。

护理要点:

通常在发病3-7天后开始鼻饲(根据患者耐受情况调整)。

营养液需缓慢滴注,避免腹泻或腹胀。

定期评估营养指标(如血清白蛋白、体重)。

并发症预防:护理的“火眼金睛”

重症胰腺炎可能引发多种致命并发症,护理人员需密切观察“危险信号”:

1.呼吸窘迫:警惕“沉默的缺氧”

约20%的患者会发展为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表现为进行性呼吸困难、血氧下降。此时需立即给予高流量吸氧甚至机械通气。

护理要点:

持续监测血氧饱和度(SpO₂<90%需警惕)。

协助患者取半卧位(改善肺通气)。

预防误吸(鼻饲时抬高床头30°)。

2.肾功能衰竭:小心“尿量减少”

低血压和炎症因子会导致肾脏缺血,表现为少尿(<400ml/天)或无尿。此时需及时进行血液透析。

护理要点:

准确记录每小时尿量。

监测血钾水平(高钾血症可致心律失常)。

避免使用肾毒性药物(如氨基糖苷类抗生素)。

3.感染防控:无菌操作是底线

肠道菌群易位可能导致胰腺坏死感染,死亡率高。护理中需严格无菌操作,如:

每日更换引流装置。

接触患者前后规范洗手。

限制探视人数,减少交叉感染。

康复期护理:从医院到家庭的关键过渡

当患者病情稳定后,护理重点转向功能恢复和心理支持:

饮食过渡:从清流食(米汤)逐步过渡到低脂饮食,避免暴饮暴食。

活动指导:早期床上翻身预防深静脉血栓,后期逐步增加步行训练。

心理干预:焦虑抑郁情绪常见,家属需多陪伴鼓励。

小结

急性重症胰腺炎的救治是一场与时间的赛跑,而护理则是这场赛跑中的“隐形冠军”。从禁食胃肠减压到营养支持,从并发症监测到康复指导,每一步都关乎患者的生死与未来。

2025-07-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