外伤现场护理的“止血四部曲”

外伤现场护理的“止血四部曲”
作者:​刘婷   单位:潍坊市人民医院
19

在日常生活中,意外受伤出血的情况时有发生。无论是厨房里的切割伤、运动时的擦伤,还是更为严重的交通事故创伤,第一时间采取正确有效的止血措施,是挽救生命、减少后续伤害的关键第一步。掌握科学的现场止血方法,是每个人都应具备的基本急救技能。

现场止血并非盲目地一拥而上,而是需要遵循一个核心原则:确保现场环境安全,做好自我防护(如可能戴上手套),然后冷静、迅速地评估伤情,选择最合适的止血方法。出血主要分为动脉出血、静脉出血和毛细血管出血,其危险程度和处理紧迫性各不相同。但无论哪种出血,以下方法是现场护理中最常用且有效的止血策略,可以概括为“止血四部曲”。

直接压迫止血法:首要且最有效的方法

这是所有外出血的首选和基础止血方法,适用于绝大多数出血情况。

操作方法

立即用身边最干净的布料(如无菌纱布、绷带、手帕、干净的毛巾等)覆盖在伤口上。

用手直接、持续地用力压迫伤口。

如果血液浸透了第一块敷料,不要将其取下,应在其上再加一块继续压迫。

同时,如果条件允许,将受伤的肢体抬高,使其位置高于心脏水平。这可以利用重力减少流向伤口的血液,辅助止血。

要点:持续压迫至少10-15分钟,不要频繁松开查看伤口,否则会干扰凝血过程。这是最简单、最有效的第一步。

加压包扎止血法:直接压迫的巩固与延续

在直接压迫初步止血后,为了解放双手并维持压力,需要进行加压包扎。

操作方法:

在伤口覆盖多层无菌纱布或干净敷料。

用绷带或三角巾进行缠绕包扎。

包扎的松紧度要适中,以能止住血且不影响远端肢体的血液循环为度(即能摸到远端动脉搏动、肢体末端保持红润)。

要点:包扎后要经常检查伤肢末端的颜色和温度,防止因包扎过紧导致组织缺血坏死。

指压动脉止血法:用于紧急的动脉大出血

当直接压迫无法控制严重的动脉出血(血液呈鲜红色、随心跳喷涌而出)时,此为临时应急措施。

操作方法:

用手指或手掌压迫伤口近心端的动脉搏动点,将动脉压向深部的骨骼,阻断血流来源。

常见压迫点:上肢出血可压迫肱动脉(上臂内侧中段),下肢出血可压迫股动脉(大腿根部腹股沟中点)。

要点:此法需要一定的解剖知识,且只能临时使用(不超过15分钟),之后应尽快改用其他更持久的方法,因为它对操作者体力消耗大,且难以长时间精准定位。

止血带止血法:最后的选择,用于极端情况

此法仅适用于四肢大动脉破裂导致的大出血,且在使用上述所有方法后均无效的危及生命的情况。 错误使用止血带可能导致肢体坏死、截肢等严重后果。

操作方法(推荐使用宽幅布料或医用止血带):

将止血带扎在伤口近心端,尽量靠近伤口(避免扎在关节处)。

扎紧止血带直至出血完全停止。

必须用笔明显记录扎止血带的准确时间(精确到分钟),并置于醒目位置。

每隔45-60分钟,需放松止血带1-2分钟(放松期间用直接压迫法控制出血),以防肢体坏死。

要点:非经专业培训或情况万分危急,一般不推荐普通人使用。一旦使用,必须立即送医,并明确告知医护人员止血带的使用时间。

现场护理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自我保护:接触他人血液前,尽量使用手套、塑料袋等进行遮挡,防止疾病传播。

不要盲目取出异物:若伤口内有扎入较深的玻璃、刀片等异物,切勿自行拔出。应在异物两侧用敷料垫高,然后进行加压包扎,避免异物移动加重损伤。

慎用止血粉、药膏:现场急救以物理止血为首要目标,盲目使用药粉可能会污染伤口、增加清创难度。

安抚伤者情绪:保持冷静,安慰伤者,让其平躺休息,减少活动,以降低血液循环速度。

及时呼救:在进行急救的同时,应大声呼救并拨打120急救电话,清晰说明地点、伤情和已采取的措施。

总结

面对外伤出血,牢记 “一压二举三包四扎(指压)” 的步骤:首选直接压迫并抬高伤肢,然后进行加压包扎固定,若效果不佳再考虑指压近心端动脉。止血带是万不得已的最后手段。保持冷静、科学施救,才能为伤者赢得宝贵的黄金抢救时间,为后续的专业医疗救治奠定坚实的基础。普及急救知识,人人有责,关键时刻,您的一个正确举动或许就能挽救一条生命。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