肾友饮食“雷区”多?这 3 个护理要点帮你护好肾

肾友饮食“雷区”多?这 3 个护理要点帮你护好肾
作者:陈敏   单位:重庆市长寿区人民医院
616

肾脏是人体重要的“净化工厂”,负责过滤血液、排泄废物、调节电解质平衡。然而,慢性肾脏病(CKD)的发病率逐年攀升,我国成年人患病率已达10.8%。对于肾病患者而言,饮食管理是延缓病情进展的核心环节,但许多患者因陷入饮食误区,反而加速了肾功能恶化。本文将结合最新临床研究和权威指南,揭示3个关键护理要点,助肾友科学护肾。

一、避开“高蛋白陷阱”:精准控制蛋白质摄入

误区:部分患者认为“尿蛋白越多,越需要补蛋白”,甚至盲目食用蛋白粉,结果导致血肌酐飙升、肾小球滤过率下降。

科学依据:肾脏是代谢蛋白质的主要器官,过量摄入会显著增加肾小球内压,加速肾单位硬化。研究显示,CKD患者每日蛋白质摄入量需根据肾功能分期动态调整:

CKD1-2期:0.8-1.0g/kg体重(如60kg患者每日约48-60g蛋白);

CKD3-5期未透析:0.6-0.8g/kg体重,且50%以上应为优质蛋白(如鸡蛋、牛奶、瘦肉);

透析患者:1.0-1.2g/kg体重,以补偿透析丢失的氨基酸。

实操建议:

优选低磷优质蛋白:去皮鸡肉(磷含量115mg/100g)优于牛肉(172mg/100g),北豆腐(90mg/100g)优于南豆腐(116mg/100g)。

采用“蛋白-能量双补充”策略:在限制蛋白的同时,增加碳水化合物(如麦淀粉、低蛋白大米)和脂肪的供能,避免营养不良。

警惕“隐形蛋白”:坚果、豆类、加工肉制品(如香肠)含磷高且非优质蛋白,应严格限量。

二、破解“限盐迷局”:钠钾平衡比单纯低盐更重要

误区:部分患者严格遵循“每日盐<3g”,却大量食用低钠酱油、味精等含钠调味品,或用香蕉、橙子补钾导致高钾血症。

科学依据:

钠控制:高钠饮食会激活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AAS),加剧高血压和蛋白尿。建议每日钠摄入<2000mg(约5g盐),但需注意:

1g盐≈400mg钠;

10ml低钠酱油≈240mg钠;

1包药膳汤料≈含钠300-500mg。

钾管理:晚期CKD患者易出现高钾血症(血钾>5.5mmol/L),需根据血钾水平调整饮食:

高钾食物:香蕉(358mg/100g)、土豆(342mg/100g)、紫菜(1796mg/100g);

降钾技巧:蔬菜切碎后浸泡30分钟再烹饪,肉类焯水后弃汤,避免饮用果汁和蔬菜汤。

实操建议:

使用“限盐勺+定量调味瓶”:精确控制每日用盐量,逐步适应清淡口味。

学会阅读食品标签:警惕“无盐”“低钠”背后的磷酸盐添加剂(如三聚磷酸钠)。

个性化补钾:血钾正常者可通过冬瓜、西瓜利尿排钾;血钾偏高者需禁用橙汁、椰子水。

三、跳出“素食误区”:营养均衡比极端饮食更关键

误区:部分患者为“降磷”完全戒肉,或盲目相信“以形补形”大量食用动物肾脏,反而导致贫血、免疫力下降。

科学依据:

蛋白质与磷的平衡:肉类是优质蛋白的重要来源,但需选择低磷高蛋白品种:

推荐:鸡蛋清(磷18mg/100g)、海参(磷28mg/100g);

慎食:动物内脏(猪肝磷272mg/100g)、虾皮(磷991mg/100g)。

“发物”的真相:公鸡、鲤鱼等传统“发物”并非绝对禁忌,但需注意:

鲤鱼富含ω-3脂肪酸,可减轻炎症反应;

公鸡肉的磷含量(130mg/100g)低于牛肉,可适量食用。

实操建议:

采用“蛋白分配法”:将每日蛋白质摄入量均匀分配至三餐,避免某一餐过量。

巧用“磷/蛋白质比值”:优先选择比值<12mg/g的食物(如鸡蛋清比值1.4,牛肉比值14.3)。

结合烹饪降磷:肉类切薄片焯水5分钟,可去除30%-50%的磷;蔬菜先焯水再炒制。

四、特殊场景饮食管理:透析与并发症的应对策略

透析患者:

水分控制:每日液体摄入量=前一日尿量+500ml(无尿者≤1000ml/d);

避免“干体重”波动:两次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糖尿病肾病患者:

警惕“无糖陷阱”:无糖饼干含淀粉,仍会转化为葡萄糖;

优选低GI食物:燕麦(GI 55)、荞麦(GI 54)优于白米饭(GI 83)。

高尿酸血症患者:

限制嘌呤:避免动物内脏、浓肉汤,可选择低嘌呤蛋白质食物如牛奶(1.4mg/100g)、鸡蛋(3.7mg/100g);

碱化尿液:每日饮用小苏打水(pH>7.5)或食用柑橘类水果。

结语:科学饮食是肾病管理的“长期处方”

肾脏损伤不可逆,但通过精准饮食管理可显著延缓病情进展。肾友需牢记:没有绝对禁忌的食物,只有不适合的摄入量。建议定期监测肾功能、电解质和营养指标,在肾内科医生或营养师指导下制定个性化饮食方案。记住,每一次对“雷区”的规避,都是对肾脏功能的珍贵守护。

2025-07-2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