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卧床老人 如何及早发现和预防压力性损伤

家有卧床老人 如何及早发现和预防压力性损伤
作者:何小兰   单位:汶川县人民医院
10

随着人口老龄化加剧,长期卧床的老人越来越多。卧床不仅带来生活上的不便,还容易引发一种严重的并发症——压力性损伤(俗称褥疮)。一旦形成,不仅难以愈合,还会极大地影响老人的生活质量,甚至威胁生命。

什么是压力性损伤

压力性损伤是由于皮肤和皮下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受阻,导致组织缺氧坏死而形成的损伤或溃疡。常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臀部、髋部、肩胛骨和耳后等部位。它的出现往往与长时间卧床、翻身不及时、皮肤清洁不当、营养不足等因素密切相关。

如何及早发现

如何及早发现压力性损伤?关键在于每日皮肤检查。每天至少要为老人进行一次全面、仔细的检查,尤其要关注长期受压的部位。首先要观察颜色:若皮肤出现红斑且按压后颜色不褪,这是最早期的危险信号;若出现紫色或栗色斑块,提示深层组织可能受损;若有水疱、擦伤或溃疡,说明损伤已经加重;若出现黑痂,则表示损伤已进入严重阶段。其次要触摸温度和硬度:受压部位若比周围皮肤更热或更凉,或出现硬结、肿胀、质地异常,都需警惕。同时应做指压试验:轻轻按压发红处,若红色不褪,说明组织已受损。此外要留心老人感觉,若能表达,应询问是否有疼痛、麻木、刺痛或瘙痒,但也要注意有些老人感觉迟钝,即使损伤严重也可能无明显不适。最后要确保检查全面且光线充足,不仅要看正面,还需翻动身体,特别关注背部、臀部、足跟、脚踝等骨隆突部位。对于肤色较深的老人,更要依靠触摸温度和硬度来辅助判断。

如何有效预防?

定时翻身是最重要的措施。长时间保持同一体位会让皮肤持续受压,从而引发损伤。一般建议每两小时翻身一次,这是公认的“金标准”。对于高风险老人,比如极度瘦弱、营养差或循环不良的患者,甚至需要每小时翻身一次。夜间也不能忽视,家属可设置闹钟提醒。翻身时推荐采用30度侧卧位,避免90度侧卧直接压迫髋部,应交替采用左侧卧、右侧卧和仰卧。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拖拽皮肤,可借助转移垫或床单。对于需要久坐的老人,尤其是使用轮椅的,应每15~30分钟抬臀一次,每次保持至少30秒,以减轻局部压力,避免长时间久坐带来的风险。

减少摩擦和剪切力也非常关键。搬动老人时应尽量抬离床面,不要拖拽,以免摩擦损伤皮肤。床单和衣物要保持平整、干净、无碎屑,避免产生不必要的摩擦。除非必须,床头抬高角度不宜超过30度,以减少身体下滑时的剪切力。对于骶骨、足跟等高危部位,可以使用泡沫敷料或薄膜敷料,提供额外的物理保护。

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是基础。老人若有大小便失禁,应立即清洁皮肤,避免尿液或粪便的浸渍和刺激。清洁时动作要轻柔,避免用力擦拭,之后要轻轻拍干皮肤。皮肤干燥时,可以使用温和的润肤剂保持弹性,但不要在骨隆突处过度涂抹。对于失禁老人,应及时更换吸收性好的尿布,必要时使用保护膏隔离刺激。

营养支持在预防中不可或缺。老人需要充足的优质蛋白,如肉类、蛋类、奶制品和豆制品,这是组织修复的基础。同时要保证足够的热量摄入,避免消瘦。维生素C、维生素A和锌等营养素能促进伤口愈合,多吃新鲜蔬果十分必要。还需保持足够水分,帮助维持血液循环和皮肤弹性。若进食困难,应及时请医生或营养师评估,必要时补充营养剂。

发现异常怎么办

一旦在皮肤检查中发现异常变化,如指压不褪色的红斑、紫色或栗色斑块、水疱、破损,或出现黑痂、坏死迹象,应立即采取措施,避免损伤进一步发展。首先要做到彻底解除压力,让受损部位完全悬空,不再承受任何重量,这是防止病情加重的关键。

在此基础上,要加强观察,建议至少每小时查看一次受损区域的变化,及时发现有无加重或扩散的情况。同时应保护局部,避免摩擦和剪切力的再次作用,可以使用专门的泡沫敷料覆盖,提供缓冲与屏障。

结语

压力性损伤并非无法避免,关键在于“早发现、早预防、早处理”。每日仔细的皮肤检查是第一道防线,定时翻身和科学减压是核心措施,保持皮肤清洁干燥、提供充足营养和适度活动同样不可或缺。一旦发现异常,必须立即解除压力并寻求专业帮助,切勿拖延或盲目处理。

2025-09-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