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精准歼灭:放疗技术进化史

从“杀敌一千自损八百”到精准歼灭:放疗技术进化史
作者:段依霜   单位:广安市人民医院
42

在抗癌这场战斗之中,放射治疗(放疗)无疑可称作一员得力战将。借助高能射线来达成杀灭癌细胞之目的的它,位列癌症治疗三大主力阵营。不过,在放疗开展的早期阶段,其情形更似一把“双刃剑”,在对癌细胞发起攻击、起到杀敌作用的同时,也对正常组织造成了难以避免的损伤,使患者常常要承受巨大的痛苦。随着现代科技的不断进步,放疗的损伤性逐渐降低,而其精准性却在持续提高,进而演变为一把愈发锋利的“剑”。此刻,就让我们一同去回溯放疗一路走来所经历的进化过程,去感受、领略它所历经的那些不平凡的岁月。

放疗元年:X射线的发现

1895年,德国物理学家伦琴发现X射线,这成为了放疗技术的起点。X射线有着穿透人体的神奇能力,但人们很快发现,过量照射会引发皮肤损伤、脱发等副作用。1896年,美国医生格鲁伯首次尝试用X射线治疗乳腺癌,就此拉开了放疗的序幕,但因设备简陋、剂量控制困难,其发展道路依然漫长。

二维时代:模拟定位放疗

20世纪50年代,随着钴-60放射源和直线加速器的出现,放疗进入了模拟定位时代。医生依据X光片确定肿瘤位置后,用铅块或铅板做好防护,并以单个或对穿照射野的方式照射肿瘤。这一技术虽比之前进步很大,却仍存在定位不准、照射野较大、毒副作用明显等局限,宛如一支虽火力凶猛但难以避免“友伤”的步兵连。

三维时代:适形调强放疗

20世纪80年代,随着CT、MRI等影像学技术的引入,放疗仿佛插上了腾飞的翅膀。医生可以清晰地观察肿瘤的三维结构,用计算机优化放疗计划,再凭借多叶准直器控制放射野,使其高度贴合肿瘤形状,同时避开周围的重要器官。此即三维适形放疗(3D-CRT),它如同装备了制导武器的特种部队一般,极大地提高了打击精度与安全性。

进入21世纪后,调强放疗技术(IMRT)成为主流之一,其在适形基础上,依据肿瘤大小、形状、毗邻器官耐受剂量等因素,实现剂量分布优化,提高高危区域剂量、降低正常组织剂量,经多个不规则放射野叠加形成更加复杂精细的剂量分布,犹如装备精良的狙击小队,能一击毙命且将周边损伤降到最低。

四维时代:图像引导放疗

然而,肿瘤并非一成不变,呼吸运动、体位变化、肿瘤退缩等皆可能对放疗精准度产生影响,为此,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GRT)应运而生,它借助CT、锥束CT等影像技术实时监测肿瘤位置并相应调整放射野,以确保治疗全程始终正中靶心,宛如武装到牙齿的特警队,时刻监控目标动向并随时准备精确出击。随着影像及计算机技术的飞速发展,放疗朝着更加智能化、个体化方向迈进,调强适形弧形放疗(VMAT)、图像引导近距离治疗、质子重离子放疗等新技术不断涌现,使得放疗武器库越发丰富多样,有望为更多患者带去生存希望。

放疗前景:光明而严峻

尽管放疗在过去一个多世纪已取得长足进步,但面对癌症这一全人类的头号敌人,依旧任重道远:其急性毒性反应、远期并发症等问题尚未彻底解决,在确定最佳剂量方案、制定个体化治疗策略等方面也存在很大提升空间。随着生物大数据、人工智能、精准医疗等新兴领域蓬勃发展,未来放疗有望结合基因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影像组学等多维度数据,实现从“器官导向”到“生物学导向”的飞跃,开启智能精准放疗新纪元,届时,放疗装备将更先进、治疗方案将更优化、毒副作用将更轻微,放疗将化身全副武装、智勇双全的尖兵利器,与手术、化疗、免疫、靶向等疗法密切配合,组成抗癌的“复仇者联盟”,同顽敌殊死较量,直至取得最后胜利!

在与癌症对抗的征程中,放疗前行的道路既漫长又艰巨,但其前景充满光明。让我们携手在这条道路上不断砥砺奋进,凭借科技的光芒驱散笼罩在癌症之上的阴霾,依靠人类的智慧与力量,共同铸就健康的未来!要坚信,在不久的将来,癌症将不再是困扰人类的噩梦,而放疗也必将在这场伟大的抗癌战斗中,成为不可或缺的关键角色。

2025-08-1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