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浪猫会生跳蚤吗?”
如果这是在玩脑筋急转弯,答案肯定是“不会”。但现实答案却是残酷的。
每年我们都会收到不少跳蚤叮人的投诉事件,呈现“跳蚤的密度大、受叮咬人群多,被叮咬者症状重”的特点。这不,刚一开春,某媒体“某学校跳蚤泛滥,不少学生被咬”的新闻就炸开了锅。
什么是跳蚤?哪来这么多跳蚤?
跳蚤属小型、无翅、善跳跃的寄生性昆虫;体形左右侧扁平,体色呈现乳黄色、棕黄至深棕色;体壁坚硬,长有许多鬃、刺、栉;体分头、胸、腹三部分,分节明显,通常雄蚤比雌蚤小,雌雄均吸血。跳蚤幼虫体小细长,蛆形,乳白色,无眼、无足,体长约4.5毫米。其生活史,可分为卵、幼虫、蛹和成虫四个不同的阶段。 跳蚤因其善于跳跃,故得此名。
跳蚤在宿主的身体上产卵,一个雌蚤一生可产卵约200-400个。卵外侧完全光滑且没有粘性,不能粘在宿主体毛上,随着宿主活动,掉落到猫狗等宿主栖息场所或活动的路线上,例如猫窝、地板缝隙、半地下管道层和地下室等。跳蚤卵随着宿主动物的活动播散到不同的地方,行走的动物,像极了跳蚤的播种机。
卵在潮湿、温暖(湿度70%-85%,20℃以上)的环境中孵化为幼虫。若温湿度不合适,卵会延迟几周才孵化。
幼虫外形像小号的蛆(约1.5mm),活跃,在地板缝隙、地面尘埃和泥土中生活,以跳蚤的排泄物、皮肤细胞、血液干屑、或其他碎屑等为食。
在变蛹之前,长成的幼虫自制一个半透明的茧把身体包住。茧的外围常是粘住一些砂粒或有机物渣滓等,或者由网状的细兹支架在粗糙的物表面,约1至2周,在茧内幼虫脱去最后的一次皮,幼虫化蛹。如果血源充足,蛹大约在一个周后孵化成成虫。如果没有血源,会一直停留在茧的阶段长达1年多的时间。
若温湿度适宜、血源充足,大量滞育的卵和蛹同时发育,短时间环境中会涌现大量跳蚤,给人类健康和生活造成损害。
跳蚤叮咬对人类健康有哪些损害?
人被跳蚤叮咬,会形成大小相同的点状皮疹,被叮咬后往往会造成局部组织的变态反应,皮疹多集中在患者腿部,奇痒。跳蚤吸血量大,长期被跳蚤叮咬的人,可能会发生贫血。更严重的是,跳蚤能将鼠疫、地方斑疹伤寒、猫爪病和绦虫病等烈性传染病和寄生虫病传给我们。
到底跟流浪猫有没有关系?
调查发现,从侵害现场捕获的跳蚤被鉴定为猫栉首蚤,这种跳蚤的主要吸血宿主为猫,侵害事件发生场所中的流浪猫没有定期除蚤,加上最近天气转暖,雨量增多,温湿度合适,又有猫不断供跳蚤吸血,才导致跳蚤大量孳生。
怎么杀灭跳蚤?
小区环境中的跳蚤:用溴氰菊酯、高效氟氯氰菊酯等卫生杀虫剂按说明书滞留喷洒。防制人可以通过中国农药信息网-数据中心-农药登记项目下,防制对象填写“跳蚤”后,查询可使用的卫生杀虫剂,选择适合滞留喷洒的卫生杀虫剂。根据蚤密度的监测数据,作业人员将配制好的杀虫剂喷洒,按照从跳蚤低密度区域向高密度区域的顺序进行喷洒,喷洒时卫生杀虫剂要全面覆盖施药对象表面。作业人员时刻位于喷洒完卫生杀虫剂的区域,防止被跳蚤叮咬。
家庭环境中的跳蚤:当居住小区发生跳蚤侵害时,首要的防止将跳蚤带回家。在小区内活动时,要选择阳光能照射到的硬质路面行走;入家门之前检查裤子和袜子上是否有跳蚤爬行。当家中有跳蚤时,首选吸尘器吸尘,可以同时清除跳蚤的卵、幼虫、蛹和成虫,每天1次到几次不等(频率根据跳蚤的多少决定);也可以用杀爬虫气雾剂直接喷射到跳蚤的身体上或活动区域进行灭蚤。
环境中要想无蚤,管理好流浪猫是重中之重
流浪猫的管理应分三个层次:
基础(必须):每年通过戴项圈、外用和内服驱虫药等方式给流浪猫除蚤1-3次。
进阶:给流浪猫做绝育,减少流浪猫种群数量。
高阶:收容流浪猫。
流浪猫到底该不该流浪?
流浪猫主要来源于弃养或走失的宠物猫,以及未绝育的流浪猫无序繁殖。流浪猫长期暴露于极端天气,易患疾病和遭遇意外事件,其寿命显著缩短。
投食喂养人为了给流浪猫提供较好的生存环境,让流浪猫在阴暗、潮湿的半地下管道层或者地下室活动,导致流浪猫特别容易孳生跳蚤、蜱、螨等寄生虫,增加了流浪猫患病及传病给人的风险。
从生态和防病的角度讲,流浪猫不应该流浪。
如何更好地管理流浪猫?
保护流浪猫,不仅要“爱”,更要妥善管理。喜欢动物的人在奉献爱心的同时,更要拿出科学的行动,参与流浪猫的管理。比如,与社区合作,筹集资金、召集志愿者、定期组织活动,为流浪猫实施绝育,帮助适合领养的流浪猫找到新家,推广“领养代替购买”的理念。
如此,流浪猫问题才能得到控制,跳蚤侵害问题也能得到解决,这对人本身也是一种保护。
流浪猫相关侵害和侵权责任的法律责任划分
综合分析法院审理的相关案件,流浪猫发生侵害、侵权事件时,投食喂养人应承担相应的赔偿责任。找不到投食喂养人的,流浪猫所在场所应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
友情提醒
宾馆饭店等经营场所、重点机关单位、医院、学校、养老院等场所应禁止投食喂养流浪猫,降低动物致伤、跳蚤叮咬和传染病的发生风险。
流浪猫是城市伴生野生动物,过多的数量的流浪猫会带来健康风险。倡议大家科学投食喂养流浪猫,不为了给流浪猫提供入住场所而破坏公共设施,定期除虫、做绝育,逐步减少流浪猫的数量。保护动物也保护人类自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