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影像CT:如何捕捉身体内部的秘密

医学影像CT:如何捕捉身体内部的秘密
作者:杜婧   单位:北京航天总医院影像中心
78

当我们因突发头痛、持续胸痛,或是莫名的腹部不适走进医院,医生常常会建议做一次CT检查。这个看似普通的环形设备,却像拥有透视能力,能穿透皮肤、肌肉与器官的层层阻隔,将身体内部结构、潜在病灶清晰呈现在屏幕上,以此的为疾病诊断提供关键线索。可很多人都会好奇,CT究竟是如何看见身体深处的?它的背后藏着怎样的科学逻辑?又该如何安全合理地使用这项技术?下面对其进行探究。

1.CT是什么?

提到CT,不少人会将其等同于拍X光片,但实际上CT的技术原理和成像效果远比普通X光精准。CT全称是计算机断层扫描,其并非简单地给身体拍一张平面照片,而是通过X射线与计算机技术的协作,构建出身体的三维“断层影像”。我们可以这样理解,普通X光片就像把一本厚书紧紧压平,所有书页内容都重叠在一张纸上,细节很容易模糊;而CT则像把这本书逐页拆开,用高清相机对每一页进行拍摄,再通过计算机将这些书页(即身体不同层面的断层图像)叠加整合,最终形成立体、清晰的三维结构模型。无论是几毫米大小的肺部小结节、骨骼上细微裂缝,还是器官内部微小病变,都能在CT“逐层观察”下显现,这也是CT在临床诊断中不可替代的重要原因。

2.CT的透视性

CT之所以能看透身体,核心在于X射线的穿透性与探测器、计算机的配合,整个过程可以分为穿透—捕捉—运算—成像四个关键步骤。检查时,患者只需平躺在可缓慢移动的检查床上,床会平稳将身体送入一个环形的CT扫描架内。此时,扫描架会以每秒数圈的速度围绕身体快速旋转,旋转同时架上的X射线管会持续从不同角度向身体发射X射线。X射线具有很强的穿透性,能穿过皮肤、肌肉等软组织,但不同组织对X射线的吸收能力存在差异,骨骼密度最高,会吸收大部分X射线,可在射线传播路径上筑起屏障”;血液、肝脏、肾脏等软组织密度中等,会吸收一部分射线;而肺部空气、皮下脂肪密度最低,对X射线的吸收极少,射线能几乎可以无阻碍地穿过。

在扫描架另一侧,还会布满高灵敏度的探测器,其会实时捕捉穿透人体后的X射线信号。因为不同组织对射线的吸收程度不同,这使得探测器接收到的信号强度也会一定差异。骨骼对应的信号最弱,在图像上会呈现明亮白色;软组织对应的信号强度中等,则表现为灰白色;空气和脂肪对应的信号最强,图像上会显示为黑色。这些强弱不一的信号能够迅速转化为数字信息,然后传输到后台计算机系统中。

计算机则会根据这些数字信息进行运算处理,通过重建算法将不同角度、不同层面的信号还原成身体各部位的断层图像。比如头部CT可清晰显示大脑灰质、白质、脑室结构,胸部CT能呈现肺部的支气管、血管和肺泡细节。最后,再将无数个断层图像叠加整合,就能形成立体三维模型,医生通过旋转、放大模型,可以从任意角度观察身体内部结构,进而快速定位病灶位置、大小和形态。

3.CT在临床诊疗中的运用

在临床诊疗中,CT凭借快速、精准、覆盖范围广的优势,已成为全身多个系统疾病诊断的重点,无论是急诊抢救还是常规筛查,都能发挥重要作用。

(1)头部检查

当患者突发剧烈头痛、意识模糊,或是出现中风症状时,头部CT能在10分钟内快速完成检查并出结果,这能够帮助医生迅速判断是否存在脑出血、脑梗塞或脑肿瘤。尤其是脑出血,发病后每延迟1分钟,就会有大量脑细胞坏死,而CT能第一时间明确出血部位和出血量,可为后续手术或药物治疗争取更多时间。

(2)胸部检查

肺部是人体与外界交换气体的重要器官,也是疾病的高发部位,胸部CT能清晰显示肺部的支气管、血管、肺泡等细微结构,无论是肺炎引起的炎症浸润、肺结核导致的结节与空洞,还是肺癌早期小结节都能被精准识别。特别是低剂量螺旋CT,其辐射剂量仅为普通CT的1/5左右,能清晰发现直径小于5毫米的肺部结节,其已经成为肺癌早期筛查的重要工具,能帮助高危人群(如长期吸烟者、有肺癌家族史者)尽早发现病变,提高治愈率。

(3)骨科检查

针对于骨科疾病诊断来讲,CT优势尤为明显,普通X光片容易因骨骼重叠而遗漏细微骨折,而CT能通过断层扫描可清晰显示骨折部位、移位方向、细微裂缝。例如脊柱骨折时,CT能精准判断骨折是否压迫脊髓,可为手术复位提供参考。

4.CT使用小提醒

虽然CT在疾病诊断中作用明显,但并非万能工具,合理使用才能在发挥其优势的同时,保障健康安全。

(1)特殊人群谨慎选择 优先替代方案

孕妇、婴幼儿等特殊人群,对辐射更为敏感,应尽量避免做CT检查。孕妇若因病情必须检查,需在医生评估风险后,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如对腹部进行铅屏蔽),减少辐射对胎儿的影响。婴幼儿器官尚未发育成熟,辐射损伤风险更高,若病情允许,可优先选择无辐射的磁共振(MRI)检查,仅在MRI无法明确诊断在考虑CT检查。

(2增强CT注意过敏与造影剂排出

部分检查(如血管CTA、腹部增强CT)需要注射造影剂,以增强图像的清晰度。但少数人可能对造影剂过敏,出现皮疹、恶心、呕吐等症状,严重时甚至可能发生过敏性休克。因此,做增强CT前,医生要详细询问过敏史,对有过敏风险的患者会提前做好预防措施。检查后,患者应多喝水(建议24小时内饮用2000毫升以上的水),以促进造影剂通过尿液排出体外,并减少对肾脏带来的负担。

如今,随着医学技术的不断进步,CT设备也在持续升级,低剂量螺旋CT降低了辐射剂量,可以让肺部筛查、儿童检查更安全,而超高速CT能在0.1秒内完成一次心脏扫描,清晰捕捉心脏的细微变化,有利于为心血管疾病诊断提供更精准的信息。另外,能谱CT可以通过分析不同组织的化学成分,准确鉴别肿瘤良恶性。这说明CT正以更安全、更精准的方式为我们揭开身体内部的秘密,且守护每一个人的健康。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