肺结核病人如何避免传染家人

肺结核病人如何避免传染家人
作者:王延苹   单位:济南市历城区彩石卫生院
974

肺结核就是人们常说的“痨病”“肺痨”,病人在发病后存在严重的咳嗽、咯痰、咯血、胸痛、胸闷等症状,随着病人病情的加重,其肺部破坏严重,出现胸腔内大量的积液,由此引起严重的肺部损伤,此时病人的呼吸功能进一步下降,甚至威胁其生命安全。除威胁生命之外,肺结核的危害性还在于,其有非常强的传染性,治疗难度也较高。那么有肺结核病人的家庭,该如何预防家庭内部的传染呢?就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吧。

肺结核的传染途径

肺结核的传染途径主要以“飞沫核”为主,即携带结核分枝杆菌的病人在咳嗽、说话、打喷嚏时,会向空气中排出痰液或唾液,唾液中就含有结核分枝杆菌,在空气中悬浮,形成飞沫核后,具有一定的传染性。如果健康的人在此时吸入了飞沫核,就有可能被感染。就传染性而言,不同发病阶段或治疗阶段的病人,其传染性也有明显的差异。在未开始治疗、或仅治疗2-3周的病人,其传染性最强。在病人经过规律、规范治疗4周左右,病人体内的结核分枝杆菌数量随之减少,其传染性也相对降低,甚至失去传染性。此外,与病人接触的密度、接触人群自身的免疫能力差异,也是影响健康人群患病的主要因素。因此肺结核病人的家庭成员,尤其是老人、儿童以及其他情况特殊,免疫力较差的人群,其被传染的风险更高。

肺结核的居家护理管理

日常注意事项:肺结核的治疗难度较高,易复发、传染性强,因此需要对病人进行规律、长期的用药治疗,病人需要严格遵照医嘱进行用药,周期以6-8个月为主,部分病人的用药周期更长,家庭成员需要积极监督、鼓励病人进行用药。尤其在确诊的2-4周,需要严格用药和隔离,在确保病人传染性降低后方可进行日常的接触。严格监督病人的日常生活习惯,打喷嚏、咳嗽时应使用纸巾或毛巾等阻断飞沫,同时需要将使用过的纸巾放置在专用垃圾袋中处置,避免到处乱扔,吐痰时应将痰液吐在痰杯里,每天焚烧处理痰杯。为病人准备通风最好的房间,家人应避免在病人房间内久坐,以30分钟/次,2-3次/日的频率进行室内通风。对于处在治疗初期的病人家庭,病人应佩戴口罩,尤其在说话、咳嗽时,避免直面家庭其他成员,摘下的口罩应进行焚烧或放置在专用垃圾袋中,不可随意丢弃。

家庭成员的防护措施: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与病人保持安全的距离,避免距离过近的面对面长时间交流,如果需要照顾、探访病人,可佩戴口罩。日常应将病人的餐具、毛巾、床单等与家庭其他成员分开使用,定期进行消毒清洁。家庭成员应与病人分餐,同时保障日常的营养均衡,保障免疫功能,多摄入蛋白质、蔬菜水果,保持良好的作息,避免因自身免疫能力下降而增加感染的风险。如果家庭中有老人、儿童、孕妇及其他免疫功能相对较低的家庭成员,需要将其与病人之间做好隔离,对3岁以下儿童查漏补种卡介苗,以此起到预防作用。定期对病人进行健康监测,进行胸片、结核感染监测等,同时观察病人的个体情况,如果病人出现咳嗽、咯血、体重下降、低热盗汗等症状,应立即到院就诊。

居家环境的管理:日常应避免在长时间密闭的环境中与肺结核病人长期相处,因此应做到定期通风,并对室内环境进行清洁和消毒,可利用空气消毒机、紫外线等进行消毒。病人的个人物品需要利用开水煮沸、含氯消毒液浸泡,尽量做到在阳光下暴晒,以此达到消毒清洁目的。家庭成员应避免过度紧张、疲劳或心理压力过大,日常不可吸烟饮酒,避免增加感染的风险。

总之,肺结核的传染性强、病情严重,危害性极大,家庭成员在日常生活中,需要重视自身的健康安全,避免受到感染。同时,需要维持家庭环境的健康与消毒清洁,避免造成家庭成员之间的大量传染,还应与病人维持较为安全的距离,积极鼓励病人面对治疗,为病人和家庭其他成员均带来良好的护理效果。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