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ICU 病房里,常常能看到重症患者床边连接着一台精密的仪器,管道中流动的血液在仪器中循环后回到体内 —— 这就是连续性血液透析(CRRT)。很多人会疑惑:同样是透析,为什么重症患者不能用普通透析机?这种持续运转的治疗方式,究竟特殊在哪里?
重症患者的 “内环境风暴”重症患者的身体就像经历着一场 “内环境风暴”。严重感染、休克、多器官衰竭等情况会导致体内毒素大量蓄积,炎症因子泛滥,同时伴随着水、电解质、酸碱平衡的全面紊乱。普通透析(间歇性血液透析)每周 3 次、每次 4 小时的治疗模式,如同 “暴雨式” 清理,难以应对这种持续恶化的状态。
例如,脓毒症患者的炎症因子会像海啸般不断释放,普通透析的短暂治疗时间根本无法有效清除;急性肾损伤患者可能每小时都在发生体液潴留,4 小时的透析无法精准控制容量负荷。此时,连续性血液透析就像 “细雨式” 调节,能 24 小时持续稳定地纠正内环境紊乱。
两种透析的 “核心差异表”治疗时间是最直观的区别。普通透析如同 “突击战”,每周 3 次、每次 4-6 小时集中清理;连续性血液透析则是 “持久战”,每天 24 小时不间断运行(或根据病情调整为 12-20 小时)。这种持续治疗能避免普通透析中常见的 “治疗后反弹” 现象 —— 即透析结束后毒素快速回升、电解质再次紊乱。
清除能力的差异更为关键。普通透析主要依靠弥散作用清除小分子物质(如尿素、肌酐),就像用筛子过滤沙子;而连续性血液透析结合了弥散、对流、吸附等多种方式,既能清除小分子毒素,又能有效清除炎症因子、细胞因子等中大分子物质,如同 “吸尘器 + 滤网” 的组合。
血流动力学影响是重症患者选择 CRRT 的核心原因。普通透析时,血液在短时间内被大量引出体外(血流量 200-300ml/min),加上快速脱水,容易导致血压剧烈波动,这对原本就处于休克或低血压状态的重症患者来说,可能是致命的打击。而连续性血液透析的血流量仅为 80-150ml/min,脱水速度可精确到每小时 50-200ml,能最大限度维持血压稳定。
重症透析的 “独特优势”对于合并多器官功能衰竭的患者,连续性血液透析就像一位 “多面手”。它在清除毒素的同时,还能精确调控容量状态 —— 例如,心功能不全的患者无法承受快速脱水,CRRT 可以每小时只超滤 100ml 液体,在不加重心脏负担的前提下逐步纠正肺水肿。
在营养支持方面,普通透析期间患者需限制液体摄入,影响肠内营养的实施;而 CRRT 能持续清除水分,允许同时进行肠内或肠外营养支持,这对需要高营养供给的重症患者至关重要。此外,CRRT 使用的滤器膜具有吸附炎症因子的作用,能直接参与免疫调节,这是普通透析无法实现的 “附加价值”。
适用场景的 “精准匹配”普通透析适用于病情稳定的慢性肾衰竭患者,就像为慢性病患者定制的 “定期保洁服务”;而连续性血液透析则是重症患者的 “急诊救援工具”,主要用于:
急性肾损伤合并血流动力学不稳定
脓毒症、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
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RDS)
严重电解质紊乱(如高钾血症、酸中毒)
药物或毒物中毒(尤其是大分子药物)
例如,当患者因过量服用安眠药中毒时,普通透析难以清除脂溶性的药物分子,而 CRRT 的长时间治疗结合特殊滤器,能显著提高清除效率。
治疗中的 “精细调控艺术”连续性血液透析的运行如同一场精密的 “液体交响乐”。医生需要根据每小时的尿量、血压、中心静脉压等数据,实时调整置换液流量、超滤速度、抗凝方案。例如,对于有出血风险的患者,会采用无肝素抗凝技术;对于高钠血症患者,置换液的钠浓度会逐步下调,避免血钠下降过快引发脑水肿。
这种精细调控依赖于 ICU 医护人员的持续监测 —— 每小时记录生命体征,每 4 小时检测血气分析,每天评估滤器功能。这也是为什么 CRRT 必须在具备严密监护条件的 ICU 实施,而不能像普通透析那样在门诊进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