遇到有人癫痫发作,你能做的五件事

遇到有人癫痫发作,你能做的五件事
作者:王梅   单位:广元市精神卫生中心(广元市第三人民医院)
109

癫痫发作往往突然发生,患者倒地抽搐、意识丧失,围观者往往手足无措。我国约有1000万癫痫患者,每年因发作时处理不当导致二次伤害(如窒息、骨折)的情况很多,科学现场干预能极大降低风险。遇到有人癫痫发作,围观者最该做以下5件事。

立即保护,防止二次伤害(首要动作)

癫痫发作时,患者意识丧失、肢体不受控制,最大风险是碰撞硬物、摔倒或坠伤。这时不要急于“制止抽搐”,第一步要迅速把患者周围的桌椅、尖锐物品(如剪刀、玻璃制品)、热水壶等移开,避免肢体抽搐时撞击受伤。若在楼梯口、马路边等危险区域,在确保自身安全的前提下,轻柔将患者平移到平坦、空旷的地面(不要拖拽肢体,防止关节脱位)。若患者发作时处于站立或坐姿,顺势扶住其身体缓慢放倒,让其侧卧(身体向一侧倾斜,头偏向同一边)。这个姿势能防止舌头后坠堵塞气道,让口腔分泌物自然流出,避免误吸引发窒息。另外,不要强行按压患者肢体阻止抽搐,这可能导致骨折、肌肉损伤。也不要强行掰开其嘴巴,更不要往嘴里塞毛巾、手指等物品。癫痫发作时患者不会咬伤自己的舌头(舌头会自然后缩),强行塞物可能导致牙齿断裂、窒息,这是最常见的错误做法。

保持镇静,避免过度干预(核心原则)

面对抽搐的患者,围观者慌乱会带来更多风险,保持冷静才能有效帮助。首先,需控制现场秩序,避免人群围观拥挤,给患者留出空气流通空间。其次,全程陪伴但不干扰,观察患者发作的具体表现(如抽搐部位、持续时间)。不要呼喊或摇晃患者试图唤醒,癫痫发作时患者对外界刺激无反应,过度干预可能延长发作时间。同时,除非患者发作时处于水中(如泳池、浴缸)或有触电风险,否则不要强行移动患者,尤其不要拖拽头部或四肢,保持其侧卧姿势即可。

记录关键信息,为就医提供依据

癫痫发作的细节对医生判断病情、制定治疗方案很重要。围观者可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快速记录3类信息:

发作持续时间:用手机计时,从患者出现抽搐、意识丧失开始,到肢体停止抽搐、意识逐渐恢复为止,精确到分钟。若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在短时间内(30分钟内)连续发作且患者未恢复意识,属于“癫痫持续状态”,要立即拨打120(这是判断是否需要急救的重要标准)。

发作具体表现:简单记录患者是否有全身抽搐(四肢僵硬、抽动)或局部抽搐(如单侧肢体抽动)、是否有口吐白沫(分泌物颜色是否带血)、眼睛是否上翻等,抓住核心特征即可。

患者基础信息:若知道患者身份,确认其是否有癫痫病史、是否随身携带药物(如左乙拉西坦、卡马西平等),这些信息能帮助医护人员快速制定救治方案。

发作停止后,做好后续照护

患者抽搐停止、意识开始恢复时,仍要持续关注,避免因意识模糊导致意外。保持患者侧卧姿势不变,直到其完全清醒,继续观察其呼吸、面色。若口腔有分泌物,用纸巾轻轻擦拭嘴角(不要伸入口腔),确保气道通畅。患者清醒后可能出现短暂的意识模糊、头晕、乏力或烦躁,轻声安抚,告诉其“你刚才癫痫发作了,现在很安全”。不要追问发作过程,避免增加其心理负担。不要让刚恢复意识的患者立即站立、行走或进食饮水,让其原地休息15-30分钟,待意识完全清晰、体力恢复后,再协助其离开现场。若患者有家人陪同,告诉家属发作的详细情况,提醒及时就医。

明确“必须就医”的3种情况

多数癫痫发作持续1-3分钟后会自行停止,无需立即送医,但出现以下3种情况时,要立即拨打120:

1.发作持续超过5分钟,或30分钟内反复发作,患者始终未恢复意识(癫痫持续状态,可能导致脑损伤、呼吸衰竭)。

2.首次发作(无法判断是否为癫痫,需通过检查排除脑炎、脑肿瘤、中风等其他疾病)。

3.发作时伴随头部外伤、呼吸困难、面色青紫(提示窒息风险),或患者本身有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

癫痫发作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围观者的错误干预。记住“不强行按压、不塞东西、不强行移动”的“三不原则”,做好“护安全、保呼吸、记时间、陪恢复、判就医”这5件事,就能成为癫痫患者发作时的“安全守护者”,科学的帮助比惊慌失措更有意义。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