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0在医院体检或就诊时,医生常会开具“三大常规”检查单——即血常规(反映血液健康与感染情况)、尿常规(监测泌尿系统与全身代谢)和粪便常规(排查消化道疾病)。三者中,尿常规虽不如血常规“出圈”,却堪称身体的“隐形监测仪”:它通过尿液成分变化,悄悄传递肾脏损伤、代谢异常等早期信号,甚至在全身性疾病显症前预警。
为何尿常规是“三大常规”必选项
尿液并非“废水”,而是血液经肾脏过滤、重吸收后的“代谢产物”。肾脏像滤网般保留蛋白质、葡萄糖等,排出尿素、尿酸等废物,最终形成尿液。因此,尿常规既能查泌尿系统问题,又能为全身健康“把脉”,这是它成为“三大常规”的核心原因。
尿常规报告怎么看
一份尿常规报告含“物理性质”“化学性质”“显微镜检查”三类指标,异常即身体在“小声说话”:
1.物理性质:从外观初判健康
尿色:正常为淡黄色。呈鲜红/洗肉水样可能是血尿(提示结石、肾炎、感染,需警惕肿瘤);呈浓茶色可能是肝胆病(胆红素升高);呈乳白色可能是乳糜尿(丝虫病或感染)。
透明度:正常清澈,新鲜尿浑浊可能是感染(细菌、白细胞多)或结晶多(易形成结石)。
尿比重:正常1.015-1.025,反映肾脏浓缩功能。过高可能是脱水、糖尿病或急性肾炎;过低可能是慢性肾炎、肾衰或饮水过多。
2.化学性质:试纸抓代谢异常
核心看尿蛋白、尿糖、尿酮体、潜血、白细胞酯酶:
尿蛋白:正常阴性(每天<150毫克),持续阳性即蛋白尿,是肾损伤信号(肾炎、肾病综合征,或高血压、糖尿病伤肾)。剧烈运动、发热后可能暂阳性,需复查。
尿糖:正常阴性,阳性先警惕糖尿病,甲亢、大量吃糖后也可能暂阳性,需结合血糖判断。
尿酮体:正常阴性,阳性可能是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或长期饥饿、剧烈运动。
潜血/白细胞酯酶:潜血阳性提示可能有红细胞,白细胞酯酶阳性提示感染。
3.显微镜检查:放大看微观信号
红细胞:正常每高倍视野<3个,增多即镜下血尿,需查出血原因。
白细胞:正常每高倍视野<5个,增多提示感染,伴尿频尿急尿痛可确诊。
管型:正常极少,透明管型可能是运动、发热后暂现;颗粒管型、蜡样管型提示慢性肾炎、肾衰。
4.辅助指标:pH值与尿胆原
pH值:正常4.5-8.0,吃肉多偏酸、吃菜多偏碱,酸中毒/痛风偏酸,碱中毒/感染偏碱。
尿胆原:正常弱阳性/阴性,增多可能是肝炎、肝硬化;减少/消失可能是胆道梗阻。
哪些时候要“听”尿液的话
常规体检:建议每年1次,40岁以上更需。
排尿异常:尿频尿急尿痛、尿色/浑浊/泡沫多,需及时查。
慢性病患者:高血压、糖尿病每3-6个月查1次,早发现肾损害。
肾病家族史者:定期查,提前预防。
孕期女性:必查项,早发现妊娠期高血压、糖尿病。
怎么“听”才准?正确留标本是关键
留晨起中段尿:晨尿浓缩易检出病理成分,中段尿减少尿道口污染(先尿10-20毫升,再接中间部分)。
女性避经期及前后3天:经期留尿易混入经血,致潜血假阳性。
采集前清洁:男女清水洗外阴,免污染。
避干扰因素:查前24小时别剧烈运动、大量吃高蛋白/维C,别过量饮水。
异常了怎么办
单次异常可能是暂时性的(如运动后蛋白尿、经期污染):无症状可休息1-2周复查;有症状立即就医。复查仍异常,需做24小时尿蛋白定量、尿培养、肾功能检查或B超,明确病因再治疗。
尿常规是身体的“轻声传话筒”,无创、简便、经济,能在疾病早期捕捉信号。下次体检别忽视它——听懂这份报告,就是倾听身体需求,守护健康最基础的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