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223冠心病与高血压是严重威胁中老年人健康的常见慢性病,两者常相互影响、互为因果——高血压会加速动脉硬化,增加冠心病发病风险;而冠心病患者因心肌缺血、心功能受损,又可能进一步加重血压波动。因此,文章为大家梳理了日常护理的要点,旨在有效降低疾病进展风险,提升生活质量,真正实现“早知道、早受益”。
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日常护理要点
1.血压管理
严格遵医嘱用药:降压药需终身服用,不可自行停药或换药(即使血压正常也需维持治疗,停药易导致反跳性高血压)。合并冠心病者优先选择β受体阻滞剂(如美托洛尔)、ACEI/ARB类(如依那普利、缬沙坦),既能降压又能保护心脏。
规律监测血压:家庭自测血压(每日早晚各1次,坐位测量,袖带绑于肘窝上2cm,连续测2次取平均值),每3个月到医院做动态血压监测,避免“白大衣高血压”干扰。
避免血压波动:情绪激动、熬夜、突然停药会导致血压骤升(收缩压可升高30-50mmHg),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遇事需冷静,通过深呼吸(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缓解紧张,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
2.饮食调整
严格限钠:每日盐摄入量≤6g(约一平啤酒瓶盖),避免酱油、蚝油、咸菜等高钠调料(10ml酱油≈1.5g盐),少吃加工食品(火腿、罐头、薯片),用香料(葱姜蒜、柠檬汁)替代盐提升风味。
增加膳食纤维:每日摄入≥25g膳食纤维,多吃全谷物(燕麦、糙米)、绿叶菜(菠菜、油菜)、菌菇(香菇、木耳)、新鲜水果(苹果、蓝莓),促进肠道蠕动,降低血脂和血压。
控制脂肪摄入:减少红肉(猪牛羊)摄入(每周≤500g),优先选择白肉(鱼虾、去皮禽肉),每周吃2次深海鱼(三文鱼、沙丁鱼,富含Omega-3脂肪酸);避免反式脂肪(油炸食品、酥皮点心),烹饪用橄榄油、茶籽油(每日≤25g)。
3.运动管理
选择安全运动类型:以中等强度有氧运动为主,如快走(每分钟60-80步)、太极拳、骑自行车,每次30分钟,每周5次。运动时心率控制在(220-年龄)的60%~70%(如60岁患者心率控制在96~112次/分)。
避免高风险行为:不做剧烈运动(快跑、举重)、憋气动作(俯卧撑),血压>160/100mmHg时暂停运动;空腹或饱餐后1小时内不运动(空腹易低血糖,饱餐易诱发心绞痛)。
运动前后注意事项:运动前热身5-10分钟(慢走、关节活动),运动后拉伸(静态拉伸肌肉);随身携带硝酸甘油(冠心病患者),出现胸痛、胸闷立即停止运动,舌下含服药物并休息,症状不缓解及时就医。
4.并发症预防
(1)识别心肌梗死/脑梗前兆
心肌梗死信号:胸骨后压榨性疼痛(向左肩、下颌放射),伴出汗、恶心、呼吸困难,持续≥15分钟不缓解(老年人可能仅表现为“牙痛”“上腹痛”);
脑梗信号:突然肢体无力(如拿不住筷子)、言语不清、口角歪斜、视物模糊(“FAST原则”:Face面部下垂、Arm手臂无力、Speech言语障碍、Time立即就医)。
(2)戒烟限酒
吸烟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动脉硬化,戒烟后心肌梗死风险降低50%;男性每日酒精≤25g(啤酒≤750ml),女性≤15g,避免空腹饮酒(易诱发心律失常)。
(3)控制其他危险因素
合并糖尿病者需将糖化血红蛋白控制在<7%,血脂管理以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1.8mmol/L为目标,遵医嘱服用他汀类药物(不可因“血脂正常”停药,其能稳定斑块、预防血栓)。
常见问题答疑
1.血压正常后可以停降压药吗
答:不可以。冠心病与高血压患者的降压药需终身服用,血压正常是药物控制的结果,停药后血压会反跳升高(收缩压可骤升30-50mmHg),增加血管破裂、心肌梗死的风险。若血压持续偏低(如收缩压<110mmHg),需在医生指导下调整剂量,不可自行停药。
2.家庭自测血压时,电子血压计和水银血压计哪个更准确
答:推荐使用上臂式电子血压计(经过国际标准认证的品牌),其准确性与水银血压计相当,且操作简单(无需听诊器)、避免水银污染。测量时需注意:袖带尺寸与上臂匹配(袖带气囊宽度为上臂周径的40%),坐位测量(背部靠椅、双脚平放、上臂高度应与心脏水平一致),测血压前30分钟内应避免喝咖啡、吸烟、饮酒及剧烈运动,并保持情绪平稳;排空膀胱,在安静环境下充分休息5分钟以上;测量时保持平静。
记住:心脑血管健康需要“长期守护”,细节决定成败,坚持就是胜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