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常识

公众急性呼吸道传染病护理常识
作者:袁琴琴   单位:德阳市旌阳区德新镇卫生院
2661

急性呼吸道传染病高发期,从普通感冒到流感,从支原体肺炎到新冠,这些通过空气传播的毛病总在威胁大家健康。其实只要学会科学护理,不光能帮病人好得快,还能拦住病毒传给家人。

什么是急性呼吸道传染病

简单说,就是病菌或病毒通过呼吸进入人体,让鼻子、喉咙、气管、肺这些呼吸器官发炎的病。这类病有两个特点:来得快、传得快。生病后常见的表现有发烧、咳嗽、嗓子疼、流鼻涕、浑身没劲,严重的还会胸闷、喘不上气。

按“罪魁祸首”不同,大概分三类:病毒引起的(比如流感病毒、新冠病毒、呼吸道合胞病毒);细菌引起的(比如肺炎链球菌);还有支原体、衣原体这种特殊病原体引起的。

主要靠这三种方式传播:最常见的是飞沫传播,病人咳嗽、打喷嚏时喷出来的小水珠里藏着大量病菌,能在空气中飘好几分钟甚至几小时,别人吸进去就可能中招;其次是接触传播,摸了被病菌污染的门把手、手机,没洗手就揉眼睛、摸鼻子,病菌就趁机钻进身体了;在空气不流通的密闭空间,比如电梯、空调房,病菌还可能藏在微小的漂浮颗粒里,这就是气溶胶传播。

家里有人中招这样护理最科学

先做好隔离防护:最好让病人单独住一间通风好的房间,少跟家人凑在一起。同住的人要戴医用外科口罩,病人咳嗽、打喷嚏时一定要用纸巾捂住口鼻,用过的纸巾马上扔进带盖的垃圾桶,然后赶紧用肥皂或洗手液洗手,认真搓够20秒(大概唱两遍生日歌的时间)。

学会监测体温:量腋下体温时,成年人超过37.3℃就算发烧了,小朋友基础体温高一点,超过37.5℃就要注意。低烧时别着急吃退烧药,可以用温水擦脖子、腋下、大腿根这些血管多的地方,或者额头敷凉毛巾;体温超过38.5℃,就按医生说的吃退烧药,大人常用的有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给孩子喂药一定要按年龄和体重算剂量,千万别两种退烧药一起吃,会伤肝肾。

特殊人群这样护理

小朋友护理:孩子的免疫系统尚未发育完全,最容易被传染。婴幼儿发烧时容易发生惊厥,体温超过38℃就要立即降温,不要包裹过厚的衣物,以免热量无法散发。相较于体温数值,更应关注孩子的精神状态,如果持续高烧不退、哭闹不止、食欲不振、尿量比平时减少,一定要立即就医。喂药时应使用专用喂药器,切勿捏鼻强行灌药,以免呛咳。

老年人护理:老年人大多患有高血压、糖尿病等基础疾病,感染后病情容易加重。护理时要密切监测血压、血糖,注意观察老人的呼吸情况,如果呼吸频率加快(每分钟超过30次)、嘴唇发紫,可能提示呼吸功能出现异常。老年人用药需注意,多种药物同时服用可能发生相互作用;服用退烧药时要监测血压,起身时动作宜缓,以免头晕摔倒。

孕妇护理:孕期用药需特别谨慎,体温未超过38.5℃时,尽量采用温水擦浴等物理方式降温;必须用药时,应咨询医生,选择对胎儿影响较小的药物(如对乙酰氨基酚相对安全)。要注意补充蛋白质和维生素,如摄入鸡蛋、牛奶、蔬菜等,并保证充足休息,避免劳累。如果出现腹痛、阴道流血、胎动异常等情况,无论体温如何,均应立即前往妇产科就诊。

康复后别大意

患者基本康复后,也不宜立即进行剧烈运动,应等待咳嗽、乏力等症状完全消失后,再逐步恢复工作和学习,尤其儿童不宜过早进行跑跳等剧烈活动,以免诱发心肌炎。病愈后应彻底打扫房间,患者使用过的碗筷、毛巾用沸水蒸煮15分钟消毒,家具表面用含氯消毒液(如84消毒液)进行擦拭消毒。

预防此类传染病,最有效的措施是接种疫苗。

日常要养成良好卫生习惯:勤洗手,避免用脏手触摸口、鼻、眼;前往商场、地铁等人员密集场所时应佩戴口罩,尤其在电梯内;与咳嗽者保持1米以上的安全距离。

为减少患病风险,还需增强自身免疫力:保证充足睡眠,均衡饮食,适量运动。此外,吸烟和饮酒会损伤呼吸道,应予以戒除。秋冬季节空气干燥。

2025-08-14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