药品追溯码如何守护用药安全

药品追溯码如何守护用药安全
作者:于芹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朝阳医院石景山医院
4925

在小区药房的货架前,李大爷举着老花镜仔细端详一盒降压药。旁边的药师递过一张提示卡:“您用手机扫药盒上这个码,生产厂家、有效期、质检报告都能看见。”李大爷半信半疑地操作,手机屏幕上立刻跳出清晰的药品信息——从原料药产地到运输过程中的温湿度记录,甚至连药店的验收时间都一目了然。“现在买药跟给药品‘上户口’似的,真踏实!”李大爷的感叹,道出了药品追溯码给百姓生活带来的安全感。

这个被称为药品“数字身份证”的代码,如今已成为药房里的“标配”。从2020年国家要求所有上市药品加印唯一追溯码至今,它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悄然改变着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全链条。这串看似普通的数字和图形背后,藏着怎样的技术逻辑?它又是如何为亿万民众的用药安全筑起防线的?

从“糊涂账”到“透明账”:为什么需要给药品办“身份证”

2018年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问题疫苗流窜至全国多个省份,却因缺乏精准追溯手段,监管部门耗费数月才摸清流向,给公众健康带来极大风险。事实上,类似的隐患长期存在:不法分子将过期药换包装重新售卖,假冒抗癌药通过非法渠道混入正规药房,患者误服篡改生产日期的儿童药品……由于信息不透明,消费者只能凭包装外观判断真伪,监管部门也难以实时监控流通环节。

药品追溯码的出现,正是为了破解这一困局。它遵循“一物一码、一码到底”的原则,每个最小销售单元(如每盒、每瓶)都对应唯一代码,从生产到消费的全流程信息被实时记录在国家药品追溯平台。这就像给药品办了“电子户口”,无论流转到哪里,都能通过扫码查询“前世今生”,让原本模糊的流通链条变成可追溯的“透明账”。

国家药监局的数据显示,截至2024年6月,全国药品追溯体系已覆盖全部化学药品、中药和生物制品,累计生成追溯码超过500亿个,基本实现“凡上市必赋码,凡赋码必联通”。这意味着,现在我们在药房买到的每一盒药,都有了可追溯的“数字身份证”。

解码“数字身份证”:小小代码里藏着多少秘密

走进任意一家正规药房,在药品包装的侧面或背面,总能找到追溯码的身影。它可能是黑白相间的条形码,也可能是方块状的二维码,部分高风险药品如疫苗、血液制品,甚至已开始使用能无线传输数据的RFID电子标签。追溯码记录的内容,堪称药品的“全生命周期档案”:

1.生产环节的“出身证明”包括原料药的来源企业、原料的质检报告编号、生产车间的GMP认证信息、具体生产时间、质量检验员姓名、成品的稳定性测试数据等。相当于给药品开具了“出生证明”。

2.流通环节:从药厂出库开始,追溯信息包括物流公司的车牌号、运输过程中的车厢温度、在某省仓储中心的入库时间、出库后配送商送达某药房、药店验收员某日核对无误后入库等。这些信息如同药品的“行程码”,清晰展示流通路径。

3.监管环节的“健康档案”包括药品是否通过国家药监局的检查、近3个月的抽检结果、是否存在不良反应报告、是否有过召回记录等,并通过专用系统实现“全程留痕”。

全链条防护:追溯码如何拦截安全风险

药品追溯码的作用,远不止让消费者“查真伪”那么简单。它像一张无形的安全网,在生产、流通、消费的每个环节都设置了“安全阀”,将风险拦截在萌芽状态。

1.生产端:倒逼企业规范生产

追溯码的“可追溯性”让药厂不敢轻易违规。因为每批药品的原料来源、生产过程都被精准记录,一旦出现质量问题,能快速定位到具体环节。2023年,某省药监部门通过追溯平台发现,某批次中成药的重金属含量超标,通过追溯码反向查询,仅用1小时就锁定问题出在某批中药材原料,及时拦截了尚未出厂的5万盒药品,避免流入市场。

2.流通端:让“问题药”无所遁形

不法商家篡改药品生产日期、伪造检验报告,但有了追溯码后,流通信息一经上传便无法篡改,一旦信息不符产生记录冲突,扫码即可识破。此外,对于需要冷链运输的疫苗、生物制剂等,追溯码还能关联温湿度传感器数据,一旦运输过程中温度超标,系统会自动预警,避免失效药品流入市场。

3.消费端:给公众装上“安全雷达”

在上海某社区药房,曾有顾客扫码后发现所购的儿童退烧药流通记录显示“该批次因包装密封问题已召回”,经核实,该药房未及时下架召回药品,最终为顾客办理了退换,并接受监管部门调查。

不止于“查真伪”:追溯码的那些“隐藏技能”

1.对医疗机构:让处方流转更安全

过去,患者拿着医院开具的纸质处方到药店取药,药师难以核实处方真伪,存在错配风险。如今,医生开具电子处方后,患者凭处方码到药店,系统通过追溯码自动匹配药品与处方信息,确保“对症用药”。

在慢病管理中,追溯码还能帮助医生掌握患者用药情况,以便及时调整用药方案,避免用药风险。

2.对监管部门:大数据预警更精准

国家药品追溯平台每天处理数十亿条数据,通过分析这些数据,能提前预判风险。例如,某类精神药品销量突然异常增长,系统会自动向监管部门发出预警。2024年,某地通过这一机制发现,多个乡镇药店的盐酸曲马多销量远超正常水平,查实是个别药店违规向吸毒人员售卖,及时阻断了滥用链条。

药品追溯码还能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提供关键支持。在某次流感疫情中,监管部门通过追溯码分析发现,某类抗病毒药物在某地区的流通量骤增,结合医院就诊数据,提前调配药品储备,避免了局部短缺。

3.对医药行业:推动产业升级

对药企来说,追溯码能优化生产和供应链。某中药企业通过分析追溯码记录的流通信息,发现某地区的中成药销量季节性波动明显,据此调整生产计划,使库存周转率提升30%。某疫苗企业则通过追溯码收集的不良反应数据,改进了某款HPV疫苗的佐剂配方,使接种后的局部红肿率下降40%。

在药品研发领域积累的真实世界数据为新药研发提供了参考。某制药公司通过分析某款降压药在不同年龄段患者中的使用数据,成功研发出更适合老年人群的缓释剂型。

未来已来:“数字身份证”将迎来哪些新变化?

目前,我国药品追溯体系已进入“全面联通、深度应用”阶段,但技术迭代仍在加速。未来,这张“数字身份证”还将解锁更多功能,让用药安全防线更加牢固。

1.区块链技术让数据更可信

区块链具有“分布式存储、不可篡改”的特性,能杜绝数据造假风险。2024年,某省已在HPV疫苗追溯中试点区块链技术,将生产、流通数据上链存储,即使单一平台被攻击,数据也能通过其他节点验证真实性。试点期间,公众对追溯信息的信任度提升25%,扫码查询量同比增加40%。未来,区块链有望在所有高风险药品追溯中普及。

2.人工智能实现“未发先防”

AI算法将实时分析海量追溯数据,自动识别异常模式。比如某药店突然大量购入某类处方药,或某批次药品在短时间内流向多个无资质机构,系统会立即发出警报。

3.跨境追溯打破国际壁垒

目前,已有20多个国家的药品在进入中国市场时,其原产国的生产信息可通过追溯码查询,未来将实现“全球药品,一码溯源”。

4.智能设备让查询更便捷

针对老年人使用智能手机不便的问题,部分药房已配备“追溯码自助查询机”,只需将药品放在扫描区,就能语音播报药品信息。

从生产车间的赋码设备,到药房里的扫码动作,药品追溯码用数字技术编织了一张覆盖全国的安全网。当我们习惯性地举起手机扫码时,这个简单的动作背后,是500亿个追溯码在流转,是数十个部门的数据在联动,是无数技术人员的默默守护。

药品安全无小事,每一粒药片的背后都连着生命健康。药品追溯码这张“数字身份证”,正是科技赋予我们的“安心密码”——它让药品从生产到使用的每一步都有迹可循,让我们在药房买药时多一份放心,在服用药品时多一份踏实。这就是技术守护生命的力量。

2025-08-14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