冠心病日常防治要点解析

冠心病日常防治要点解析
作者:​汪玉华   单位:资阳市精神病医院
46

冠心病,全称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如同一位隐匿在暗处的“健康杀手”,悄无声息地威胁着大众的生命健康。近年来,随着生活方式的改变以及人口老龄化进程的加快,冠心病的发病率呈逐年上升趋势。了解冠心病的日常防治要点,对于降低其发病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乃至延长生命至关重要。接下来,让我们一同全面解析冠心病日常防治的关键所在。

认识冠心病

冠状动脉发生粥样硬化并形成斑块,导致血管腔变窄,进而引发心脏供血不足。严重情况下,可能诱发心绞痛或心肌梗死。其典型症状表现为胸骨后压榨性胸痛,持续时间通常为3-5分钟,疼痛可放射至肩臂。部分患者则仅出现胸闷、心悸等症状,这些轻微表现容易被忽视。

冠心病的危险因素

年龄与性别:40岁以后,发病风险逐渐升高,男性发病率高于绝经前女性,而女性绝经后其风险接近男性。

高血压:长期高血压会损伤血管内皮,促进斑块形成,血压越高且持续时间越长,发病风险越大。

高血脂:胆固醇水平异常,特别是低密度脂蛋白升高和高密度脂蛋白降低,将显著加速动脉粥样硬化的进程。

糖尿病:高血糖引发代谢紊乱,损伤血管和神经,不仅增加冠心病风险,且病情更为严重。

吸烟:尼古丁等有害物质损害血管内皮,增加血栓形成的风险,吸烟者的患病几率是不吸烟者的2-4倍。

肥胖:腹型肥胖会导致胰岛素抵抗和血脂异常,显著增加发病风险。

家族遗传:直系亲属中有患病者,其风险显著升高,这与脂质代谢和血管功能的遗传因素密切相关。

不良生活方式:精神紧张、缺乏运动、高盐高脂饮食等不良习惯,会导致血压、血脂和血糖升高,从而加重心脏负担。

冠心病日常防治要点

1.生活方式调整

戒烟是关键。烟草中的尼古丁、焦油等有害物质,会损伤血管内皮细胞,促使动脉粥样硬化斑块形成,加重冠心病病情。限酒同样重要,过量饮酒会使血压升高,增加心脏负担。建议男性每日酒精摄入量不超过25克,女性减半。规律作息也不可或缺,熬夜会导致身体生物钟紊乱,激素分泌失调,进而影响心血管系统的正常功能。保持每天7-8小时的充足睡眠,能让心脏得到充分休息。

2.合理饮食搭配

减少高脂肪、高胆固醇食物的摄入,如动物内脏、油炸食品等,这些食物会使血液中胆固醇水平升高,加速动脉粥样硬化进程。增加膳食纤维的摄取,多吃蔬菜、水果、全谷物等,膳食纤维可降低胆固醇吸收,有助于控制体重。控制盐的摄入,高盐饮食会引起水钠潴留,升高血压,加重心脏负担,每日食盐量应控制在6克以下,若伴有高血压,应更低。适量摄入优质蛋白质,如瘦肉、鱼类、豆类等,为身体提供必需的营养。

3.适度运动锻炼

运动能增强心肺功能,改善血液循环,降低冠心病发作风险。但运动需循序渐进、持之以恒。患者可选择有氧运动,如散步、慢跑、太极拳等。运动强度以运动时心率达到(170-年龄)次/分钟为宜,每次运动30分钟左右,每周3-5次。运动前要做好热身,运动后进行放松活动,避免突然剧烈运动或突然停止运动,以防意外发生。

4.注重心理调节

长期的精神压力、焦虑、抑郁等不良情绪,会导致体内交感神经兴奋,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增加心脏负担。患者要学会自我调节情绪,可通过听音乐、看电影、与朋友聊天等方式缓解压力,保持乐观积极的心态。家人也应给予患者关心和支持,营造良好的家庭氛围。

5.严格药物治疗

冠心病患者需严格遵医嘱服药,不能自行增减药量或停药。抗血小板药物如阿司匹林,可预防血栓形成;他汀类药物能降低血脂,稳定斑块;硝酸酯类药物可缓解心绞痛症状。定期复查也很重要,通过检查心电图、心脏超声、血脂等指标,医生能及时了解病情变化,调整治疗方案。

结语

冠心病虽然是一种严重的心血管疾病,但通过积极的日常防治措施,如健康的生活方式、合理的药物治疗以及定期体检等,大多数冠心病患者可以有效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延长寿命。让我们从现在开始,重视冠心病的防治,为自己和家人的健康保驾护航。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