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运动就喘可能是哮喘在“搞事”

一运动就喘可能是哮喘在“搞事”
作者:刘文凤   单位:简阳市人民医院 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
126

生活中,很多人会遇到这样的情况:“爬两层楼梯,心脏跳动速度就明显加快”、“才跑了400米,就开始咳嗽、憋喘”等等,安静平缓的状态下没有任何不适,一运动就喘或呼吸不畅,此时不一定是身体素质差,很可能是哮喘在“搞事”。这种运动诱发的哮喘,在医学上被称为运动诱发性支气管痉挛,其发病率极高,即使平日没有哮喘症状的群体,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中进行运动,也有可能诱发运动性哮喘。

运动诱发哮喘的原因

运动诱发哮喘的原因复杂多样。首先,在运动过程中,人体的呼吸频率会加快,很多人习惯用口呼吸,这会导致空气进入气道,使气道水分流失过快,导致气道黏膜受到刺激,从而引发气道平滑肌收缩。尤其是在寒冷、干燥的环境下运动,低温、干燥的空气会进一步刺激气道,使气道黏膜更脆弱,从而增加气道痉挛的风险。其次,高强度运动时人体代谢加快,容易释放组胺、白三烯等介质诱发炎症,从而导致气道管径变窄,进而出现呼吸困难等哮喘症状。此外,在运动前没有进行充分的热身活动,突然运动会导致肺部通气量骤然增加,从而诱发气道的不适反应,进而增加运动性哮喘风险。

警惕哮喘的预警信号

运动性哮喘一般是在运动后5-10分钟出现,很多人容易误认为是体力不济、缺乏运动所致,忽视了可能是哮喘的症状表现。因此,正确识别哮喘症状可以做到早发现、早治疗,降低不必要的风险。以下是哮喘4个典型症状:

喘息、气短:如果运动后出现呼吸频率突然加快,或是喉咙突然出现“喉鸣音”,此时即使立即停止运动,也需要比较长的时间才能恢复正常。

持续咳嗽:运动后出现干咳或加重,并且无法通过止咳药缓解,甚至会在夜间咳醒。

胸闷胸痛:运动后感觉胸部有压迫感,或者出现胸痛,仿佛被一块大石头压着,疼痛程度因人而异,这种症状即使在停止运动后也不会立即消失。

运动耐力骤降:运动耐受力比同龄人低很多,而且休息后体力恢复速度也较慢。

如果出现以上这些症状,应立即就医诊治,别让哮喘症状加重,损伤肺部功能。

科学运动,降低哮喘风险

确诊为运动性哮喘后,并不是一点运动都不能做,而是要掌握科学的运动和护理方法,合理运动,以增强肺部功能,降低哮喘发作风险。

1.运动前做好热身

在运动前应做好热身活动,避免直接进入高强度运动。可以通过慢走、拉伸等低强度运动,让气道适应呼吸节奏的变化,这个过程保持在10-15分钟即可。运动结束后,同样需要通过低强度运动过渡到平缓状态,避免骤然停止运动导致气道痉挛。

选择温度、湿度相对适宜的环境进行运动。比如室内健身房、游泳馆等,避免长时间待在过于寒冷或干燥的环境中,必要情况下应做好防护措施,如佩戴口罩等,降低冷空气对气道的刺激。

此外,哮喘患者在运动前15-20分钟,可以遵医嘱使用短效β2受体激动剂,来预防运动诱发哮喘症状。

2.运动中密切关注身体状态变化

在运动过程中,患者应密切关注自身的状态变化,一旦出现干咳、胸闷、呼吸困难等症状,应立即降低运动强度或者停止运动,进行短暂休息并调整呼吸节奏。如果5-10分钟症状没有得到改善,可咨询医生服用急救药物,或前往医院寻求专业诊治。

另外,运动的强度需要循序渐进,根据自身实际情况选择适合的运动。但应以低强度、低耗氧量的运动为主,比如游泳、散步、瑜伽、太极拳等;避免高强度运动,同时要注意控制运动时间。

3.做好日常管理

哮喘患者在运动时,一定要遵循医嘱规范用药。如果哮喘频繁发作,需要在医生的指导下长期使用药物控制,以降低气道敏感性,从而从根源上减少发作频率。

此外,要避开诱发哮喘的危险因素,如花粉、烟雾、冷空气、感冒等,外出时可以佩戴口罩,减少吸入这些危险因素,从而降低对呼吸道的刺激;做好感冒预防措施,以免加重气道炎症。

结束语

哮喘患者通过科学的管理、选择适合的运动项目以及规范用药,可以通过运动锻炼来增强身体素质、提高抵抗力,同时也能降低哮喘发作频率。如果你自己和身边的亲朋好友正在遭受运动性哮喘的困扰,不妨提醒他们提高自我保护意识,及时就医,不要让运动性哮喘发展成持续性哮喘,以保证自身的健康,提高生活质量。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