作为人体最重要、最大的内脏器官,肝脏主要负责解毒、代谢、合成蛋白质以及储存营养等多项维持生命的功能,因此只有肝功能正常运转才能保证人体的健康。血液生化检验是评估肝脏功能状况的主要途径,今天就让本篇文章带大家一起来破译生化检验中肝脏的求救信号。
转氨酶
转氨酶是临床上用于了解肝脏损伤的重要指标,包括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γ-谷氨酰转肽酶(GGT)以及碱性磷酸酶(ALP)。
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通常情况下会储存在肝细胞中,若肝脏受到损伤便会释放进入血液,此时血液中转氨酶的水平就会升高,因此ALT指标主要反映人体肝细胞受到损伤的程度,尤其是脂肪肝、肝炎以及与药物性肝损伤相关的疾病。
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除了存在于肝脏中,在肌肉和心脏等组织中也存在,因此这一指标升高并不意味着是肝脏病变。若AST伴随ALT同时升高,才能判断肝脏受损。而若是AST指标较ALT指标更高,则提示存在肌肉损伤或心脏疾病等非肝源性病因。
γ-谷氨酰转肽酶:主要存在于肝胆系统中,是临床上判定酒精性肝病的特异性标志物。长期酗酒的人群即使AST和ALT指标正常,也会导致GGT指标升高,而若是发现AST和ALT同时轻度升高,则代表酒精性肝病处于进展阶段。此外,胆管癌、胆管结石等胆道梗阻性疾病也会造成GGT的显著升高,与此同时碱性磷酸酶指标也会同步上升。
碱性磷酸酶:主要分布在骨骼、肝脏和肠道等组织中。当这一指标升高时,一般提示胆结石、胆管炎或胰头癌等胆道阻塞性疾病,此时胆汁排泄受阻,使得该酶反流进入血液中。但是,青少年及儿童在骨骼生长发育期可能会发生生理性增高,还需要进一步鉴别。
胆红素
红细胞破坏之后会释放胆红素,通过肝脏代谢排出体外,因此观察胆红素的水平便能够了解人体肝脏的排泄功能,尤其是胆道阻塞或肝细胞损伤时,胆红素的排泄功能也会随之受损,导致其在血液中大量积累。
总胆红素(TBIL)与直接胆红素(DBIL):是红细胞代谢的终产物,需经肝脏摄取、结合、排泄。若总胆红素水平升高,一般提示胆道梗阻或肝脏代谢功能下降,使得胆红素大量堆积,多见于肝硬化、肝炎、胆管炎或胆石症等疾病;若直接胆红素升高,则提示胆道或肝脏的排泄功能存在问题,例如肝胆管梗阻。
总胆汁酸(TBA):主要由肝脏合成后随胆汁排泄,能充分反映肝脏的排泄功能。即使胆红素处于正常水平,TBA升高也提示出现了慢性肝炎、肝硬化等早期肝损伤,尤其在诊断酒精性肝病以及非酒精性脂肪肝上具有重要价值。
蛋白质指标
白蛋白(ALB):主要负责维持血液的渗透压,属于肝脏合成的主要蛋白,白蛋白降低一般见于肝硬化或慢性肝病,提示肝脏合成功能受到损伤,可能还会造成腹水或水肿等并发症。
球蛋白(GLB):能够反映人体免疫功能的状态,当这一指标升高,则提示免疫性肝病或慢性肝炎等疾病。若是发现白蛋白水平较低,而球蛋白指标升高,则提示存在肝硬化或慢性肝病。
胆碱酯酶(CHE):肝细胞储备功能与CHE的活性息息相关。CHE水平轻度降低,提示急性肝炎;若CHE水平显著降低,则提示肝硬化、重型肝炎。此外,若是营养不良或出现有机磷中毒也会导致CHE水平下降,因此还应该结合患者病史综合判断。
需要注意的是,单纯凭借肝功能异常指标无法直接诊断疾病,所以在解读肝功能检验报告时,一般还需要结合病史、临床症状以及其他检查结果综合判断。总而言之,肝功能生化检验是临床上一种重要的检测手段,通过这些指标能够在早期发现肝功能异常,以便及时采取针对性治疗,避免疾病进一步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