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应对漏斗胸 让孩子挺起胸膛成长

科学应对漏斗胸 让孩子挺起胸膛成长
作者:​廖君左   单位:川北医学院附属医院 小儿外科
80

对于许多家长来说,“漏斗胸”可能是一个比较陌生的医学术语,但当发现孩子胸部出现凹陷时,难免会感到焦虑和困惑。本文用通俗语言解答 8 个核心问题,帮家长科学应对漏斗胸。

什么是漏斗胸?

漏斗胸是一种儿童先天性胸壁畸形,特征是胸骨和两侧肋软骨向脊柱凹陷,形似 “漏斗”,严重时可压迫心肺,影响孩子的生长发育。大约每 300~500 名儿童中有 1 例,男孩多于女孩。多数出生时即存在,3~6 岁进入快速生长期后凹陷加重,易被发现。

漏斗胸为什么发生?有哪些症状

发病原因:70% 患儿有家族遗传史,属常染色体显性遗传;胎儿期肋软骨发育快、母体缺维生素 D 和钙、胎儿体位异常也可能诱发。

典型症状:外观上,胸骨中下部凹陷,可波及两侧肋软骨,严重者可致胸部两侧不对称;功能上,中重度患儿可出现活动后气短、反复呼吸道感染、胸闷、心功能受损等,部分孩子还可能因外观问题产生自卑。

漏斗胸如何诊断

医生一般通过 “外观 + 影像学检查”进行诊断。如通过观察胸部外观,判断凹陷的位置、范围和深度;听诊心肺,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心肺受压;再做胸部 X 线片看胸廓形态和心肺移位情况,胸部 CT 可进一步测量凹陷深度、计算 Haller 指数(>3.5 为重度);还可通过肺功能检查、心电图等评估心肺情况。

漏斗胸必须手术治疗吗

不是。3 岁以下轻度凹陷的患儿,因胸廓发育,部分凹陷可能自愈,定期复查即可;3~6 岁轻度且无功能影响的,可继续观察并做胸部锻炼。中重度(Haller 指数 > 3.2)、有明显症状、凹陷持续加重或超过 6 岁,通常建议手术,常用微创 Nuss 手术植入钢板进行矫正,2~3 年后取出。

药物治疗有效吗

无效。漏斗胸是骨骼结构畸形所致,非营养缺乏导致的软化,补钙和维生素 D 只能改善骨骼健康,不能纠正凹陷,切勿相信药物能矫正漏斗胸,及时就医才是正确选择。

吸盘治疗有用吗

吸盘通过负压牵拉胸骨改善凹陷,适合 3~12 岁、轻至中度(Haller 指数 < 3.2)的患儿,年龄越小效果越好。需每天用 2~4 小时,坚持 6~12 个月以上,严格按照医嘱要求的型号和负压进行治疗,每 3~6 个月复查,无效则应及时调整治疗方案。

能治愈吗?会复发吗

规范治疗多数可治愈。手术治疗效果最确切,术后胸廓改善率超 90%;吸盘治疗对轻度凹陷漏斗胸的有效率可达60%~70%,规范治疗可避免后续手术。手术复发率 < 5%,多因钢板问题或术后护理不当;吸盘复发率 10%~15%,常因未按要求规范使用或孩子生长过快。规范护理和定期复查可降低复发。

术后如何护理

疼痛管理:术后 1~3 天可遵医嘱用止痛药,让孩子半坐卧位减轻疼痛,避免剧烈哭闹及扭动身体。

活动限制:3 个月内应避免剧烈活动;1个月内应避免弯腰、扭腰、提重物,不做跑、跳、爬楼梯等运动,可在室内缓慢行走;1~3个月可逐渐增加活动量,但仍需避免篮球、足球、游泳等可能压迫胸部的运动;3~6个月,经医生复查确认胸廓稳定后,可恢复正常活动,但需避免撞击胸部(如打架、摔倒),直到钢板取出(通常术后2~3年)。

饮食营养:进食高蛋白、高钙、易消化食物,适当晒太阳补维生素 D。

心理护理:多陪伴安抚,鼓励孩子正常交往,增强信心。术后按时复查,监测恢复情况。

漏斗胸并非“不治之症”。及时发现、科学诊断、理性选择治疗方案,并做好术后护理,多数孩子不仅能恢复正常的胸廓外观,还能摆脱心肺受压的困扰,健康快乐地成长。如果发现孩子胸部有异常凹陷,建议尽早带孩子到儿童胸外科或小儿外科就诊,让专业医生给出个性化的指导。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