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

如何加强多重耐药菌防控
作者:​邓洁   单位:宜宾市叙州区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
73

您是否听说过“超级细菌”?“超级细菌”其实就是我们常说的多重耐药菌,是一种能让抗生素“失灵”的细菌。它们像穿了一层“防弹衣”,普通药物难让它们“束手就擒”,人一旦感染可能导致治疗周期延长、费用增加,严重者甚至危及生命。2024年国家疾控中心数据显示,我国医院内多重耐药菌感染发生率较十年前上升12%,多重耐药菌的防控已成为守护公众健康的重要防线。

虽然“它”的防控和治疗很难,但我们也不必恐慌,只要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每个人都能成为防控“超级细菌”卫士。

先搞懂:为什么会出现“耐药菌”?

多重耐药菌并非天生“强大”,是不当使用药物而催生的“进化版细菌”。比如感冒发烧时,很多人会主动要求医生开抗生素,但抗生素只对细菌有效,对病毒引起的感冒完全没用。滥用抗生素就像“无差别攻击”,在杀死普通细菌的同时,也让耐药菌有了繁殖机会。此外,医院里患者密集、免疫力低下人群(长期住院、重大手术患者、老年人等)较多,医疗器械、设备使用频繁,若清洁消毒落实不到位,耐药菌很容易通过手、器械等途径传播。

医院防控:筑起专业“防火墙”

医院是耐药菌防控的关键战场,医护人员会通过三重防护阻断传播:

首先是“精准识别”。对住院超过72小时,使用抗生素的患者,医生会开具医嘱采集病原学样本进行检测,一旦发现耐药菌感染,立即将患者转入单间病房,门口放置隔离标识,采取相关隔离防护措施,避免交叉感染。

其次是“规范操作”。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须清洁双手、戴手套、穿隔离衣,必要时戴护目镜或防护面屏;操作结束后及时脱除防护用品,并严格执行手卫生,防止将耐药菌带给其他患者。  

最后是“严格消毒”。病房内的床头柜、输液架、门把手等高频接触部位,每日用含氯消毒剂进行擦拭至少2次,遇污染随时消毒;呼吸机、导尿管等医疗器械,使用前后必须经过高温灭菌或消毒液浸泡,确保“零残留”;输液器、注射器等一次性医疗用品“一人一用一弃”;患者因治疗和生活产生的垃圾均按感染性医疗废物进行处理;患者出院后,对其居住的病室进行“彻底大扫除”。

家庭防护:这些细节要做好

普通家庭虽不像医院那样风险集中,但做好这些小事能有效降低感染风险:

1.不随意使用抗生素:很多人习惯在家囤抗生素,身体不舒服就自行服用,这是导致耐药菌产生的重要原因。其实像普通感冒、流感等疾病,靠自身免疫力就能恢复,无需使用抗生素;若确实需要用药,应在医生的指导下按剂量和疗程服用,不要擅自增减药量或随意停药。

2.做好日常清洁:室内要定期开窗通风,保持空气流通;厨房、卫生间等容易滋生细菌的地方要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处理生熟食物时,要分开使用刀具、砧板,避免交叉污染;饭前便后、接触宠物后,都要用肥皂和流动水彻底洗手,洗手时间不少于15秒。

3.关注特殊人群:老年人、小孩、孕妇以及患有糖尿病、癌症等基础疾病的人群,免疫力较低,更容易感染耐药菌,日常应注意个人卫生,避免去人群密集、通风不良的场所。若出现发热、咳嗽、腹泻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避免延误治疗。

社会合力,共同抵御“超级细菌”

多重耐药菌防控不是某一个人或某一个部门的事,需要全社会共同参与。

对于医药企业来说,要规范抗生素的生产和销售,杜绝生产、销售假冒伪劣抗生素;同时,要加强对养殖环节抗生素使用的监管,避免在畜禽养殖中过量使用抗生素,防止抗生素通过食物链进入人体。

对于学校和社区来说,要加强科普宣传教育,通过讲座、宣传栏、微信公众号等多种形式,向公众普及多重耐药菌的危害和防控知识,提高大家的防控意识和能力。

我们每个人都应该树立正确的用药观念——不滥用抗生素,积极配合医院的防控措施,养成良好的手卫生习惯。

小结

多重耐药菌虽然可怕,但只要我们了解它、重视它,掌握科学的防控方法,就能筑起一道坚固的健康防线。让我们从自身做起,从身边小事做起,只有全社会形成合力,才能有效抵御“超级细菌”的威胁,守护我们的健康。

2025-09-11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