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儿咽喉肿痛 中医放血如何安全操作

小儿咽喉肿痛 中医放血如何安全操作
作者:蒋丽   单位:邛崃市中医医院
300

小儿咽喉肿痛是儿童常见的健康问题,尤其在感冒、流感季节或感染时尤为突出。多数家长会选择常规药物治疗,但中医则提供了另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放血疗法。通过局部放血,有助于缓解炎症、清热解毒,从而缓解咽喉肿痛。然而,由于小儿的生理特点,放血疗法的操作需要特别谨慎,以避免潜在的风险。本文将介绍小儿咽喉肿痛时,如何安全有效地进行中医放血治疗。

小儿咽喉肿痛的常见原因

病毒感染。病毒性咽喉炎是小儿咽喉肿痛的最常见原因之一,尤其是由腺病毒、流感病毒等引起的上呼吸道感染。病毒感染通常伴有发热、咳嗽和流鼻涕等症状。由于病毒性咽喉炎一般自限性较强,常常在1至2周内自愈,治疗的重点多为对症护理,如退烧、缓解疼痛和保证充足的水分。如果症状严重且持续不退,或出现并发症,传统中医的放血疗法可能对缓解肿痛起到积极作用。

细菌感染。细菌感染导致的咽喉肿痛,如链球菌引起的急性扁桃体炎,是儿童中另一个常见原因。细菌感染往往伴有高烧、局部红肿和疼痛,且症状较为严重,若不及时治疗,可能引发其他并发症,如风湿热或肾小球肾炎。对于这种情况,中医治疗通常侧重于清热解毒、消肿止痛。放血疗法在清热解毒方面有一定的疗效,能够通过局部放血促进血液循环,帮助炎症部位的淤血得到缓解。

过敏反应。过敏性咽喉肿痛也是一些儿童咽喉不适的原因之一。食物过敏、花粉过敏或空气中的污染物等均可能成为诱因。过敏反应导致的咽喉肿痛通常伴有喉部干痒、灼热感等症状。对于这种由免疫反应引起的肿痛,中医通常通过疏风清热、解毒的方式进行治疗。放血疗法能够通过放出一些淤血和气滞,缓解因过敏引发的局部充血,达到治疗目的。

中医放血疗法的基本原理

放血疗法的作用机理。放血疗法是中医传统的治疗方法之一,其通过局部放血来疏通经络、清除体内的淤血和毒素,达到治疗目的。放血的原理源于中医“气血理论”,认为体内的气血运行不畅时,容易引发疾病。通过适当的放血可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加速代谢废物和毒素的排出,从而减轻病症。在小儿咽喉肿痛的治疗中,放血疗法可以帮助解除咽喉部的淤滞、促进血液流通,并通过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等作用,达到缓解症状的效果。

放血点的选择。在小儿咽喉肿痛的放血治疗中,放血点选择至关重要,临床以少商穴、商阳穴为核心选穴。少商穴属手太阴肺经,位于小儿拇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商阳穴属手阳明大肠经,位于小儿食指末节桡侧,指甲根角侧上方0.1寸。二者为中医治疗咽喉肿痛的经典穴位,能通过疏通经络、清泻热毒,直接作用于咽喉相关经络,缓解局部肿痛。因小儿皮肤娇嫩、血管细小,选点需精准定位,避免偏差损伤组织。且操作有严格规范,必须在医务人员指导下进行,防止过度刺激或引发感染、出血等并发症,保障治疗安全。

放血疗法的禁忌与注意事项

虽然放血疗法在中医中被广泛应用,但对于小儿来说,操作时需要特别小心。放血疗法不适用于高热、虚弱、贫血等体质较差的儿童。小儿的皮肤较为娇嫩,血管细小,放血时必须控制力度和深度,以免造成皮肤破损或过度出血。在施术过程中,应该保持环境的清洁,并严格遵循卫生操作规程,避免感染。在放血后的护理方面,家长需要帮助孩子保持温暖,防止感冒或其他并发症的发生。

小儿咽喉肿痛是常见的疾病症状,虽多数情况下可通过常规药物治疗缓解,但中医放血疗法作为一种独特的治疗方式,在一定情况下能有效缓解症状,尤其对于清热解毒、促进局部血液循环具有良好效果。由于小儿身体尚未完全发育,放血疗法的操作必须谨慎,避免不当操作引起的不良后果。家长应在专业中医师的指导下进行治疗,确保治疗的安全性与有效性。放血疗法并非适用于所有儿童,正确的诊断和个体化治疗是保障治疗效果的关键。通过合理的应用,中医放血疗法能够为小儿的咽喉疾病提供一个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选项。

2025-09-0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