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肾病护理:从日常到透析的守护指南

糖尿病肾病护理:从日常到透析的守护指南
作者:盖玉霞   单位:山东省东营市第五人民医院
130

一、糖尿病肾病,护理先行

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常见且棘手的并发症,护理在预防和延缓其发展中扮演关键角色。护理人员就像健康 “守门人”,从日常细节入手,帮助患者筑牢护肾防线。

二、日常护理管理:预防与延缓的关键

(一)血糖监测:精准把控“糖开关”

血糖稳定是护肾基础,空腹血糖建议控制在4.4-7.0mmol/L、HbA1c控制在<7.0%。护理人员会指导患者规律监测血糖,像晨起、餐后2小时这些关键时间点不能漏。用血糖仪采血要避开指尖中心,酒精消毒后自然晾干再扎针,读数时注意屏幕数值是否稳定。建议患者使用血糖管理App或笔记本记录血糖与饮食,方便复盘和与医护交流。把血糖值变成护肾“晴雨表”,一旦超标,及时调整饮食、运动或药物,别让高血糖持续伤害肾脏微血管 。

(二)饮食调控:定制护肾“营养餐”

1. 低盐低糖是底线:护理人员会和患者一起算“盐糖账”,每天盐摄入别超6克,像咸菜、酱肉这些隐形高盐食物要远离。糖类更是要严格控制,少喝甜饮料、少吃糕点,用低热量:如三氯蔗糖、阿斯巴甜等甜味剂替代时也得谨慎。

2. 优质蛋白巧选择:对于糖尿病肾病患者,蛋白质要选“优质选手”,像瘦肉、鱼虾、鸡蛋、牛奶,它们好吸收、代谢负担小。护理人员会教患者换算食物量,比如1两瘦肉≈1个鸡蛋的蛋白量,帮患者搭配三餐,既保证营养又不伤肾。到了肾病中后期,还得调整为低蛋白饮食,配合α - 酮酸制剂,这时候护理人员更得精细规划,让患者吃得对、吃得好 。

3. 肥胖患者减重饮食:肥胖会加重肾病,护理人员得帮肥胖患者“管住嘴”。不是简单饿肚子,而是设计低热量、高纤维的饮食,多吃蔬菜、全谷物,用蒸煮代替油炸。比如把红烧肉换成清蒸鱼,把米饭换成杂粮饭,逐步减少热量摄入,同时教患者识别食物热量“陷阱”,像奶茶、薯片这些“热量炸弹”坚决说不 。

(三)肾功能检查:早筛早护“排雷”

护理人员会定期提醒患者做肾功能检查,像尿微量白蛋白、血肌酐这些指标,就像肾脏“健康信号灯”。一旦发现尿微量白蛋白升高,这是糖尿病肾病早期信号,赶紧启动干预,调整血糖、血压、饮食,把肾病发展“苗头”掐灭。通过反复宣教,让患者明白定期检查不是负担,是护肾“保险单” 。

三、透析患者护理:护理人员的“全程守护”

(一)透析前后:通路与身体的“双守护”

透析通路是患者的“生命线”,透析室护理人员在透析前会仔细检查内瘘或导管,看看有没有红肿、血栓。透析中,时刻盯着血压、心率,要是患者出现头晕、抽筋,及时调整超滤量、补充钙剂。透析后教会患者每天摸手腕,内瘘处像猫喘气一样“嗡嗡”声才正常,发现鼓包、疼痛立即就医,用纱布卷按压针眼20分钟,24小时内别碰水。通路侧手臂禁止提重物、测血压。守护好这条“生命线” 。

(二)并发症预防:细节里的“护肾战”

透析患者容易出现低血压、感染、贫血等并发症。护理人员透析时会观察患者面色、精神,及时发现低血压迹象;指导患者注意个人卫生,预防导管感染;还会监督促红细胞生成素使用、铁剂补充,纠正贫血,让患者透析更安全、舒服 。

(三)心理支持:透析路上的“心理依靠”

长期透析很煎熬,患者容易焦虑、抑郁。护理人员通过日常沟通缓解患者紧张情绪,分享康复案例,鼓励患者参与肾友互助活动。比如组织透析患者交流会,让“过来人”分享经验,给新患者打气,帮大家建立对抗疾病的信心,毕竟好心情也是透析治疗的“隐形良药” 。

四、护理干预:提升患者自我管理能力

护理干预的核心,不仅是帮患者管理,更是让患者学会自我管理。通过一对一宣教、健康讲座、情景模拟,结合糖尿病健康教育路径、KDIGO指南等标准,教会患者自己算饮食热量、测血糖、保护护理透析通路。比如我们前期开展了“血糖管理竞赛”,看谁血糖控制最稳定。慢慢让患者从“被动听指令”变成“主动护健康”,把护理知识变成日常习惯,真正实现自我管理、长期护肾 。

糖尿病肾病护理,是一场从日常到透析的持久战。护理人员用专业、耐心,帮患者管好血糖、调好饮食、守好透析通路,更教会患者自我管理。每一次血糖监测、每一顿护肾餐、每一回透析守护,都是为了延缓肾病进展,让患者生活更有质量。让我们护理人携手,把这份守护做到更细、更暖,为糖尿病肾病患者撑起健康晴空 !

2025-08-2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