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鼠标手”不是小毛病缓解正中神经压迫很重要

“鼠标手”不是小毛病缓解正中神经压迫很重要
作者:赵英伦   单位: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潞河医院 骨中心
249

你是否有过这样的经历:长时间用电脑工作后,感觉拇指和食指发麻?晚上睡觉手指酸胀、麻木,甚至被痛醒?本以为只是“累到了”,可这些“小毛病”却一天天加重,严重时连拿筷子、系扣子都变得困难。

作为一名骨科医生,我想告诉你:这并不只是简单的疲劳,而可能是“鼠标手”,也就是正中神经压迫综合征的早期信号。这个现代办公族的“职业病”,如果忽视,很可能发展成永久性神经损伤。

什么是“鼠标手”

“鼠标手”是大众的通俗叫法,医学上叫腕管综合征,属于正中神经卡压综合征的一种,是最常见的周围神经卡压性疾病之一。我们每只手腕的掌侧有一条狭窄的“通道”,叫腕管,里面通过正中神经和肌腱。当手腕长期反复用力过度时,肌腱会出现摩擦性肿胀;当姿势不当、长时间屈腕或伸腕时,腕管腔隙会变得更狭窄;当局部组织水肿(如孕期、肥胖或炎症)时,也会增加腕管压力。多种因素叠加,就会导致正中神经受压,引发一系列症状。现代人经常使用电脑、手机、反复操作鼠标,手腕长期处于弯曲状态,是导致腕管综合征高发的主要原因。

这些“手麻信号”不能忽视

1.如果你出现以下表现,可能已经被“鼠标手”悄悄盯上:

2.手指发麻:特别是拇指、食指和中指,麻木、刺痛感明显

3.夜间症状加重:晚上睡觉时被麻木或胀痛惊醒,甩手后略有缓解

4.手部无力:拿笔、握杯子时容易掉落,精细动作变得困难

5.拇指肌肉萎缩:长期压迫可导致肌肉凹陷,功能障碍明显

一位35岁的女文员王女士,因长时间打字、使用鼠标,出现手麻后不以为意,直到有一天她发现连拧毛巾都费劲,才来到门诊,经查为典型腕管综合征。

哪些人容易中招

1.白领族:长时间操作电脑键盘、鼠标

2.手工职业者:如缝纫工、装配工、美甲师等

3.孕妇:妊娠期水肿加剧腕管压力

4.糖尿病患者:神经代谢异常更容易受损

5.更年期女性:激素水平变化,组织水肿风险增加

怎么自测?3个小动作帮你初步判断

1.双手手背相对,手腕尽量弯曲并保持1分钟。如果出现手指麻木,即需警惕腕管综合征。

2.轻叩手腕掌侧腕横纹上方,若有放射性麻木感,则提示正中神经受压。

3.握拳后用力弯腕保持30秒,若出现麻木或疼痛,即需警惕腕管综合征。

提示:自测只是初步参考,如症状持续,应尽快就医,行肌电图等检查明确诊断。

怎么治疗和缓解

1.佩戴护腕夹板:特别是在夜间使用,减少腕关节屈曲

2.热敷+理疗:促进局部血液循环,缓解神经压迫

3.营养神经药物:如维生素B1、甲钴胺等,帮助神经修复

4.局部封闭注射:类固醇药物可缓解炎症、减轻压迫

5.严重或反复发作者:考虑微创手术

日常如何预防“鼠标手”

1.正确手部姿势:操作电脑时,手腕应平直,不要过度弯曲或悬空

2.选择合适设备:使用人体工学键盘、鼠标垫、护腕垫等

3.每40分钟休息一次:做几个手腕、手指的舒展动作,如“甩手操”“腕部绕环”

4.避免长时间持手机打游戏:尤其是低头、单手操作的习惯更易加重病情

5.保持手部温暖:避免寒冷刺激导致肌腱、神经收缩

医生提醒:别把“鼠标手”拖成终身遗憾

“鼠标手”听起来像个小毛病,但它其实是身体发出的预警。如果早期就重视,通过改变习惯、及时干预,大多数人都可以康复。但如果置之不理,任其发展,不仅影响工作生活,严重者甚至需要手术。保护你的双手,从今天做起。让我们一起科学用手,远离“鼠标手”的困扰。

2025-08-19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