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秘麻醉科:从术前到术后的全程守护

探秘麻醉科:从术前到术后的全程守护
作者:王运富   单位:六安市第四人民医院麻醉科
264

提到医院的科室,外科的“妙手回春”、内科的“精准诊疗”常被人津津乐道,而麻醉科却像“隐形卫士”,默默守护着手术患者的生命安全。很多人以为麻醉只是“打一针睡一觉”,却不知从手术前的风险评估,到术中的生命监测,再到术后的苏醒护航,麻醉科医生始终站在守护生命的第一线。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麻醉科,揭开这份“全程守护”背后的专业与责任。

术前:细致评估,为安全“铺路”

全面了解“身体密码”:手术前,麻醉科医生会专门与患者沟通,详细询问病史——是否有高血压、糖尿病、哮喘等基础病,是否对某些药物过敏,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烧等不适。这些看似琐碎的信息,就像患者的“身体密码”,能帮助医生判断患者对麻醉的耐受度,提前避开潜在风险。

专业检查“把关”气道与脏器:除了问诊,麻醉科医生还会进行体格检查,重点关注“气道”——观察患者张口度、颈部活动是否灵活,判断插管是否存在困难;同时通过血常规、肝肾功能、心电图等检查,评估心脏、肺、肝、肾等重要脏器的功能,确保患者身体状态能承受手术与麻醉的“考验”。

定制个性化麻醉方案:根据评估结果,麻醉科医生会为每位患者定制专属麻醉方案:是选择全身麻醉、局部麻醉还是半身麻醉?用哪种麻醉药物?剂量多少?同时会提前准备好应对突发情况的预案,比如备好抢救药物、特殊插管工具,为手术安全“铺路”。

术中:精准监测,做生命“哨兵”

实时追踪核心生命指标:手术开始后,麻醉科医生的工作重心转向“监测”——通过监护仪实时查看患者的心率、血压、血氧饱和度、呼吸频率等核心指标。这些数字就像“生命信号”,一旦出现异常,比如血压突然下降、血氧降低,医生会立刻分析原因,及时调整麻醉深度或用药,稳住生命体征。

守护呼吸与循环稳定:呼吸和循环是术中守护的重点。若采用全身麻醉,医生会通过气管插管或喉罩保障患者呼吸通畅,同时调控麻醉药物剂量,避免呼吸肌“罢工”;对于循环系统,医生会根据手术操作(如出血、牵拉脏器)调整补液量和血管活性药物,确保血压稳定,让大脑、心脏等重要器官始终有充足的血液供应。

调控疼痛与应激反应:手术创伤会让身体产生“应激反应”,可能导致血压升高、心率加快,影响手术效果。麻醉科医生会通过精准使用镇痛药物,减轻患者术中疼痛,同时抑制过度的应激反应,让身体处于平稳状态,为手术顺利进行创造良好条件。

术后:耐心复苏,助患者“平稳苏醒”

全程守护“苏醒过程”:手术结束后,患者会被送到麻醉复苏室,麻醉科医生会密切观察其苏醒过程——逐渐减少麻醉药物剂量,等待患者意识慢慢恢复。期间会持续监测生命体征,确保患者呼吸逐渐平稳、能自主咳嗽,避免出现苏醒延迟或呼吸抑制等问题。

缓解术后疼痛与不适:术后疼痛是患者最常见的困扰,麻醉科医生会根据患者情况采取镇痛措施,比如使用镇痛泵、注射镇痛药物,帮助患者减轻疼痛,让患者能更舒适地度过恢复期;同时会关注患者是否有恶心、呕吐等麻醉后不适,及时给予药物缓解。

交接病情,延续守护:当患者苏醒平稳、生命体征正常后,麻醉科医生会将患者的麻醉情况、术中反应、术后注意事项详细告知病房护士和医生,确保后续护理“无缝衔接”。若患者术后出现与麻醉相关的问题,比如咽痛、头痛,麻醉科医生也会及时回访,提供专业解决方案。

结束语

从术前的细致评估,到术中的精准监测,再到术后的耐心复苏,麻醉科的“全程守护”贯穿手术患者治疗的每一个关键环节。这份守护没有耀眼的“手术成果”,却承载着生命安全的重任。了解麻醉科的工作,不仅能让我们更理解这份职业的不易,也能让患者在面对手术时多一份安心——因为从走进手术室到平稳苏醒,始终有麻醉科医生在为生命保驾护航。

2025-10-17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