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6“手术治病,麻醉保命。”这句话相信大家都不陌生,它充分说明了麻醉的危险性和重要性。
孩子的生理特点与成人不同,他们对麻醉的耐受性和反应性也存在差异,对于儿童这一特殊群体,麻醉前的准备工作尤为重要。今天,我们就从家长最关心的几个问题出发,带您了解小儿麻醉前需要关注的关键环节,共同为孩子的安全保驾护航。
麻醉前病情评估:保障手术安全的第一步
全面了解孩子的健康状况,及时发现潜在风险并制定个体化麻醉方案。
1.基础健康信息:麻醉医师会在术前进行麻醉前访视,详细询问孩子的病史,家长需如实告知医生孩子的病史,包括:是否有先天性心脏病、哮喘、癫痫等基础疾病;近期是否有感冒、发热、咳嗽或过敏症状;既往麻醉史(如是否出现过麻醉不良反应);孕产时情况及疫苗接种史等。
2.呼吸道评估
儿童的气道比成人更狭窄,且容易因分泌物或炎症导致阻塞。医生会检查孩子是否有“打鼾”
“张口呼吸”等问题,评估扁桃体是否肿大,必要时安排进一步检查(如颈部X光)。
3.特殊检查与准备:对于合并先天性心脏病或代谢性疾病的孩子,可能需要完善心电图、
心脏超声或血液检查;早产儿或低体重儿需关注血红蛋白水平,避免术中缺氧风险。
4.家长配合要点:请提前整理好孩子的病历资料,包括疫苗接种记录、近期检查报告等,以便医生快速掌握关键信息。
做好麻醉前禁食:避免“小疏忽”引发“大风险”
禁食是麻醉前最重要的准备之一。孩子胃内容物反流误吸可能引发严重肺炎,甚至危及生命。但过度禁食也可能导致低血糖或脱水。麻醉医师教您家长如何配合把握“黄金时间”。
禁食时间表(根据最新指南推荐)
清饮料如水、糖水:最短禁食时间2小时。母乳:最短禁食时间4小时。配方奶/牛奶:最短禁食时间6小时。固体食物(如米饭):最短禁食时间8小时。
家长常见误区:“喝一口牛奶没关系?”——配方奶属于液体但含脂肪,需严格禁食6小时;“孩子饿了哭闹,偷偷喂点饼干?”——固体食物可能增加误吸风险,家长务必遵守医嘱。
家长配合要点:严格配合麻醉医生提出的麻醉前禁食要求,不必担心会饿坏孩子,如果未按要求禁食,要如实告知麻醉医生孩子具体的禁食情况,以免引发不必要的麻醉不良事件发生。
麻醉前用药:缓解焦虑,平稳过渡
小儿对陌生环境的恐惧可能引发哭闹、抗拒,甚至影响麻醉诱导。合理使用术前药物能帮助孩子平稳进入麻醉状态。
1.常用药物及作用
镇静药:如口服咪达唑仑糖浆,可减轻焦虑,让孩子在父母陪伴下自然入睡;
抗胆碱药:如阿托品,用于减少呼吸道分泌物,尤其适用于呼吸道感染恢复期的孩子;
镇痛药:部分手术需提前给予镇痛药物,减轻术后不适。
2.用药注意事项:药物剂量需根据体重精确计算,家长切勿自行调整;用药后需密切观察孩子反应,避免跌倒或误吸。
3.心理安抚同样重要:家长可通过讲故事、拥抱等方式缓解孩子的紧张情绪。麻醉医生也会使用儿童友好的沟通方式(如观看动画片、参观手术、音乐疗法、吹气球入睡游戏等)帮助孩子配合。
麻醉医生建议有以下情况的患儿,择期手术应延迟
1.麻醉前3天应避免接种灭活疫苗,前12天应避免接种减毒活疫苗,接种灭活疫苗和减毒活疫苗后择期手术分别推迟1周和3周。
2.近2周内有上呼吸道感染史,择期手术应延期至少2-4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阳性患儿的择期手术应至少延期2周。
3.近4周内有哮喘急性发作的患儿,择期手术建议推迟。
麻醉准备不仅是技术流程,更是对生命的敬畏;希望通过这篇科普,能让家长更了解小儿麻醉前的准备要点。麻醉安全离不开医患双方的共同努力。让我们携手为孩子筑起一道安全的屏障,让每一次手术都能平稳启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