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58放化疗是肿瘤治疗的常见手段,但治疗过程中常伴随口腔黏膜炎、口干、味觉改变等副作用,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和营养摄入。据统计,约40%的化疗患者和80%的头颈部放疗患者会出现口腔问题。接下来将介绍放化疗期间口腔问题的成因、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帮助患者减轻痛苦,维持正常饮食。
放化疗为何会影响口腔健康
(一)化疗对口腔的影响:
1.黏膜损伤:化疗药物(如5-FU、甲氨蝶呤)会抑制黏膜细胞的更新,导致口腔溃疡。
2.免疫力下降:白细胞减少,特别是中性粒细胞减少,会增加口腔感染的风险(如真菌感染)。
3.唾液减少:化疗期间使用预防呕吐的药物,会引起口干,增加龋齿的概率。
(二)放疗对口腔的影响(尤其头颈部放疗):
1.唾液腺损伤:放疗部位在腮腺附近时,可能会影响腮腺分泌唾液的功能,导致长期口干。
2.黏膜炎:放射线直接损伤口腔黏膜,引发疼痛性溃疡。
3.骨坏死风险:下颌骨血供可能受影响(罕见但严重)。
放化疗常见口腔问题及症状
1.口腔黏膜炎:表现为口腔内红肿、溃疡、疼痛,导致不敢进食,一般发生于化疗后5-10天。
2.口干症:表现为唾液黏稠、口腔干涩,常发生在头颈部放疗2周后。
3.味觉改变:自觉有金属味、苦味,或伴有食欲下降,一般在化疗后1-3天出现。
4.感染(真菌/病毒):口腔内可见白斑、疱疹,常见于免疫力低下者。
5.龋齿风险增加:长期口干者,容易出现牙龈敏感、快速蛀牙等,龋齿风险增加。
预防措施及应对方法
(一)放化疗前:预防性口腔护理
1.治疗前口腔检查至关重要!需提前2周处理龋齿、牙周炎等问题,避免治疗中感染扩散。头颈部放疗患者需评估是否需拔除隐患牙(如智齿)。
2.日常护理准备。牙刷:选择超软毛牙刷或儿童牙刷,避免电动牙刷(力度过大)。牙膏:使用不含SLS(月桂醇硫酸钠)的温和牙膏(如生物酶牙膏)。漱口水:使用无酒精配方的漱口水(如生理盐水或碳酸氢钠)。
(二)放化疗期间:针对性防护措施
1.口腔黏膜炎的应对。清洁:每餐后刷牙并漱口,使用牙线(轻柔操作)。镇痛:溃疡处涂抹利多卡因凝胶、溃疡散或医生开具的黏膜保护剂。促进愈合:维生素B12含服、口腔溃疡处喷生长因子。
2.口干缓解方法。可使用人工唾液:含羧甲基纤维素成分的喷雾或凝胶。刺激唾液分泌:食用无糖酸梅、柠檬片,刺激唾液腺,但慎用于溃疡者。保湿:夜间使用加湿器,避免用嘴呼吸。
3.饮食调整。避免食用辛辣、刺激、酸性(如柑橘)及过硬的食物。
推荐食物为温凉流质:南瓜粥、藕粉、酸奶(冷藏后镇痛)。同时,可食用富含高蛋白的蒸蛋羹、豆腐脑等来补充营养。
4.感染防控。真菌感染可使用制霉菌素含漱液(针对白色念珠菌)。病毒感染可采用阿昔洛韦(疱疹发作时使用)。
(三)放化疗后:长期口腔维护
1.头颈部放疗患者的特殊护理。每日使用含氟牙膏,定期涂氟进行终身防龋。放疗后2年内非必要不拔牙,以防骨坏死。
2.唾液腺功能恢复。可坚持咀嚼无糖口香糖以刺激唾液分泌,部分患者的唾液分泌功能会缓慢恢复。
患者常见误区
1.“口腔溃疡是上火,不用管”:放化疗溃疡可能继发感染,需及时干预。
2.“漱口水越辣越有效”:含酒精漱口水会加重黏膜损伤。
3.“不能刷牙,会出血”:不刷牙反而增加感染风险,需轻柔清洁。
何时需立即就医
1.溃疡持续1周未愈、发热(可能提示全身感染)。
2.口腔出血无法止血或颌骨疼痛(警惕放射性骨坏死)。
结语:放化疗期间的口腔健康管理需“防治结合”。通过治疗前准备、治疗中精细护理及治疗后长期维护,可显著降低并发症风险,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建议与主治医生及口腔科保持沟通,制定个性化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