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女性生命中,生育是极具意义的旅程,而在这段旅程中产后恢复则是非常重要的环节。顺产和剖宫产作为两种不同的分娩方式,由于分娩过程中存在着显著差异,因此伤口的护理也有着很大的区别。对新手妈妈来说,全面了解两种伤口护理的核心要点,掌握关键细节,一方面能够降低发生感染风险的概率,另一方面还能促进恢复速度的提升,这对于产后健康来说有着非常积极的意义。
1.顺产伤口:聚焦会阴护理,清洁与修复是关键
1.1伤口类型
顺产的伤口主要集中在会阴部,通常分为两种类型,即自然撕裂和会阴侧切。自然撕裂伤口的形状不规则,深浅程度不宜,多是由于胎儿娩出时的压力造成的;会阴侧切伤口则边缘相对整齐,相较于严重撕裂伤而言其愈合难度较低,是医生防止产妇严重撕裂而进行的人为切口,这类伤口位于人体泌尿生殖系统的特殊区域,所以保持清洁和促进黏膜修复是护理核心。
1.2伤口清洁消毒
产妇每次排便或更换卫生用品后,为了防止肛门细菌污染伤口,应用温水从前向后对会阴部进行冲洗。冲洗后用无菌纱布或专用清洁棉轻轻按压将水分吸干,一定不要反复擦拭,避免对新生组织造成损伤。消毒时选用医院开具的碘伏稀释液或专用会议消毒液,用医用棉签蘸取后沿伤口边缘由内向外环形涂抹,每天2-3次就行。
1.3疼痛管理
产后24-48小时是伤口疼痛高峰期,可用无菌纱布包裹冰袋冷敷,每次15-20分钟,间隔1-2小时重复;48小时后改温水坐浴,5000毫升温开水与10毫升碘伏混合,每次15分钟,每日2次。若疼痛剧烈影响休息,可在医生指导下服用对乙酰氨基酚类止痛药[1]。
1.4日常护理
产妇应选宽松透气纯棉内裤,避免摩擦伤口;勤换卫生用品,每2-3小时换一次卫生巾,保持会阴部干爽;卧床休息尽量侧卧,减少对会阴部压迫;排便时可在马桶上放专用坐浴盆,避免用力致伤口裂开,必要时用开塞露辅助;饮食上增加富含膳食纤维食物,预防便秘牵拉伤口。
2.剖宫产伤口:重视多层修复,防护与营养是重点
2.1伤口
剖宫产伤口位于下腹部,长10-15厘米,属无菌手术切口,但愈合涉及多层组织,恢复复杂。与顺产伤口相比,感染风险高、愈合周期长,易出现脂肪液化、切口裂开等并发症,护理重点是保护切口完整性、预防感染和促进组织修复。
2.2术后切口护理
术后切口护理遵循无菌原则。在医院,医护人员定期换敷料,产妇要保持敷料清洁干燥,防尿液、汗液污染。出院后若敷料未脱落,每日观察有无渗血、渗液,被污染及时用无菌纱布覆盖并就医更换。术后7-10天拆线后,用无菌棉签蘸生理盐水清洁切口周围皮肤,再涂医用硅酮凝胶促进瘢痕修复,勿涂在未愈合伤口上。拆线后3-5天淋浴,时间不超15分钟,洗完用干净毛巾轻拍干切口部位。
2.3疼痛管理
术后24小时内可用镇痛泵缓解疼痛,疼痛评分超4分告知医护人员调整方案。下床活动用腹带固定腹部减轻牵拉痛,腹带不宜过紧。卧床时背后放靠垫,取半卧位减轻腹部张力。若疼痛突然加剧或局部压痛明显,警惕切口感染或血肿,立即告知医生。
2.4活动与休息
术后6小时可在床上翻身促进肠蠕动恢复;24小时在家人协助下下床活动,先坐片刻,无不适再缓慢站立;活动时身体直立,避免弯腰或剧烈转身,防切口裂开。术后1周内以卧床休息为主,适当活动;1周后逐渐增加活动量,避免提重物、抱孩子等增加腹压动作,防切口疝。休息时尽量侧卧,双腿间放软枕减轻腹部张力。
2.5营养支持
术后6小时进食流质食物,如米汤、藕粉;肛门排气后过渡到半流质饮食,如粥、面条;排便后恢复正常饮食。饮食注重高蛋白、高维生素、低脂易消化,适当补锌加速伤口愈合。避免辛辣刺激性和易产气食物,防胃肠不适影响营养吸收。
无论是顺产还是剖宫产,产后都要密切观察伤口异常。顺产产妇若会阴部伤口红肿热痛、有脓性分泌物、发热,可能是感染;伤口裂开或出血不止,立即就医。剖宫产产妇若切口红肿、渗液、裂开,或伴发热、寒战,可能提示感染或脂肪液化;切口部位搏动性疼痛或有肿块,警惕血肿,出现上述情况均及时就医,勿自行处理[2]。
参考文献:
[1]蔡钱莺. 综合护理对产后会阴伤口感染的预防效果研究[J]. 中国医药指南, 2024, 22 (19): 177-179.
[2]修娟. 如何进行产后护理[J]. 人人健康, 2024, (13): 1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