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什么是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是动脉血管壁上呈瘤样突出,并非真正的肿瘤,而是颅内动脉上出现的异常突起。主要与血管局部变薄或压力过高有关,血压作用于血管壁,像吹气球一样使一部分血管壁凸出来,就形成了动脉瘤。这种血管异常主要与以下因素相关:
先天发育异常:部分人血管壁先天存在薄弱区域,为动脉瘤的形成埋下隐患。
后天危险因素:高血压、脑动脉硬化、血管炎等疾病会加速血管壁的损伤,增加动脉瘤的发生风险。
二、如何早期发现颅内动脉瘤
颅内动脉瘤在未破裂时往往“悄无声息”,因此定期筛查尤为重要。目前常用的检查方法包括:
颅脑 CT 血管成像(CTA):通过 CT 扫描清晰显示脑血管形态,可初步判断是否存在动脉瘤,具有无创、快捷的优点。
颅脑磁共振血管成像(MRA):利用磁共振技术构建脑血管图像,对微小动脉瘤的识别更敏感,同样无需创伤性操作。
全脑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SA):被称为诊断颅内动脉瘤的“金标准”。通过导管向血管内注入造影剂,能精准显示动脉瘤的位置、大小、形态及与周围血管的关系,为治疗方案制定提供关键依据。当 CTA 或 MRA 检查发现可疑病变时,通常需要进一步行 DSA 检查以明确诊断。
三、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危害
颅内动脉瘤最可怕的风险是破裂出血,其危害程度令人触目惊心:首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45%~49%,再次破裂的死亡率高达60~67%,第三次破裂几乎无生还可能。因此,如果确诊为颅内动脉瘤,应及时到神经外科治疗,这是减少死亡率和致残率的最佳选择。
四、颅内动脉瘤的典型症状
多数未破裂的颅内动脉瘤无明显症状,但当动脉瘤体积较大时,可能压迫周围血管和神经,出现:反复头痛、眼睑下垂(一侧眼皮无法抬起)、复视(看东西重影)等局部压迫症状。一旦动脉瘤破裂出血,可能会出现爆炸样头痛、颈项强直、恶心、呕吐、昏迷、肢体瘫痪等症状。
五、颅内动脉瘤治疗
发现颅内动脉瘤需要及时就医,医生会根据患者的个体情况采取不同的治疗方式,目前治疗方式主要有保守治疗和手术治疗两种。保守治疗:适用于动脉瘤体积较小、位置特殊难以手术,或患者身体状况无法耐受手术的情况。主要通过严格控制血压、避免剧烈活动、定期复查等方式监测动脉瘤变化,同时积极治疗高血压、动脉硬化等基础疾病。手术治疗:当动脉瘤存在较高破裂风险时,需及时进行手术干预,医生会根据动脉瘤的形态、位置,患者年龄、全身情况、发病后状态等,采取开颅动脉瘤夹闭手术或经血管介入动脉瘤栓塞术。
六、颅内动脉瘤预防
虽然我们无法完全预防颅内动脉瘤的发生,但我们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降低风险。控制血压:高血压是动脉瘤形成和破裂的重要诱因,定期监测血压,遵医嘱服用降压药,保持血压稳定。健康饮食:减少高脂、高盐、高糖食物摄入,多吃新鲜蔬果、全谷物和优质蛋白,控制胆固醇水平。规律运动:每周进行至少 150分钟的中等强度有氧运动,如快走、慢跑、游泳等,增强血管弹性。控制体重:避免肥胖,通过合理饮食和运动维持健康体重。戒烟限酒:吸烟和过量饮酒会损伤血管内皮,加速血管老化,应严格戒除。劳逸结合:避免长期熬夜、过度劳累和精神紧张,保持充足睡眠,学会调节情绪。
颅内动脉瘤虽被称为“颅内隐形炸弹”,但只要早发现、早治疗,并坚持健康的生活方式,就能有效降低其危害。希望通过这份健康宣教,能帮助大家更好地认识和预防颅内动脉瘤,守护脑血管健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