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今有越来越多的人受到了失眠的困扰,《中国睡眠研究报告》显示,目前我国超3亿人受到了睡眠障碍的困扰,而其中有近半数的人群则需要依赖药物助眠。而在中医治疗失眠的方法中,针灸是一个不错的选择,其作为非药物干预的手段,通过刺激特定穴位以调节神经-内分泌系统,从而改善失眠的症状。而在针灸治疗失眠的穴位选择中,睡前通过按压神门穴以及安眠穴,可以起到很好的助眠效果。本文就详细介绍穴位按摩的助眠奥秘。
失眠的根源
在中医看来,失眠的本质是由于“阳不入阴”。饮食不节、情志失调以及劳逸失当等因素,会造成肝郁气滞、心火亢盛以及脾胃不和,从而引起气血运行的失常。而在现代医学研究中则证实了失眠和交感神经兴奋以及褪黑素分泌减少有着直接的关联。中医针灸通过对穴位的刺激,可以对自主神经功能起到双向调节作用,促进内源性褪黑素的分泌,其作用机制和现代医学中的神经调控理论有着高度的契合。
助眠的两大核心穴位分析
神门穴。神门穴位于腕横纹尺侧端,于尺侧腕屈肌腱的桡侧凹陷处。在作用机制上,其作为手少阴心经原穴,神门穴能够调节心脏功能,并且可以抑制交感神经兴奋。在现代临床研究中发现,通过针刺神门穴,能够增加心率变异性(HRV),降低皮质醇水平,从而缓解焦虑的情绪。
按压神门穴助眠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其一,按揉法。使用拇指指腹顺时针进行按揉,力度以局部感到酸胀为宜,每次按揉3~5分钟,每日2~3次;其二,点压法。睡前用指甲尖对穴位进行轻压,并持续10秒后放松,如此重复10次即可。但需要注意的是,按压神门穴时避免过度用力,另外孕妇需慎用。
安眠穴。安眠穴位于翳风穴与风池穴连线的中点,在耳垂后方的凹陷处。在作用机制上,安眠穴会直接作用于枕小神经及耳大神经,能够降低大脑皮层的兴奋性。通过脑电波监测可以发现,在刺激安眠穴时,可以使α波(放松波)增加,β波(紧张波)减少。
按压安眠穴助眠的具体操作方法为:其一,指压法。将双手的中指并拢,垂直按压穴位,力度从轻到重,并持续1~2分钟;其二,梳头法。使用五指指腹从前额梳至后枕部,重点对安眠穴区域形成刺激,每次操作100次。而在按压安眠穴之前,需要做好双手的清洁,以免造成感染。
穴位按摩的增效措施
配穴方案。如果是肝火扰心型失眠,可以加行间穴以及侠溪穴;如果是痰热内扰型失眠,可以加丰隆穴以及内庭穴;如果是心脾两虚型失眠,可以加心俞穴以及脾俞穴。
辅助疗法。穴位按摩的辅助疗法主要有耳穴压豆、艾灸疗法以及足浴疗法。其中耳穴压豆需选取神门、心、皮质下等穴位,使用王不留行籽贴压,并每3天更换1次;艾灸疗法则在睡前使用艾条悬灸神门及安眠穴各5分钟,以保持局部温热为宜;足浴疗法则在40℃温水中加入夜交藤及合欢皮各30g,并泡脚20分钟后再按压涌泉穴。
穴位按摩的注意事项与禁忌
在针灸治疗失眠中,按压神门穴及安眠穴有着不错的助眠效果,但此法存在禁忌人群,需注意相关事项。
孕妇、严重心脏病患者、皮肤破损或感染者禁用。
同时穴位按摩操作要规范,按揉穴位之前需修剪指甲,以免指甲划伤皮肤,按压力度以“酸、麻、胀”为度,不能暴力按压。
建议每天睡前进行穴位按压,连续2周为1个疗程,间隔3天后可进行下一个疗程。
另外,如果按摩1个月后依旧无效,建议开展针灸、中药或者认知行为疗法(CBT-I)等联合治疗。
结语
通过中医针灸按摩疗法可以起到一定的助眠作用,只是穴位按摩并非万能方法,必要时还需结合其他治疗方式。但对于轻度至中度失眠患者,穴位按摩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得到了临床的验证,因此,建议失眠患者将按摩神门穴与安眠穴纳入到日常保健中,同时配合规律作息及适度运动,有助于逐步重建睡眠的节律,从而远离失眠的困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