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破“静养”陷阱!透析患者科学运动的黄金法则

打破“静养”陷阱!透析患者科学运动的黄金法则
作者:​周雪娇 吴坤琪   单位:东南大学附属南京同仁医院
339

在血透室里,张阿姨透析后躺在床上心想:“动?算了吧,透析都这么累,万一动坏了瘘管怎么办?” 像张阿姨这样对运动充满疑虑的患者不在少数。这种“静养保平安”才是危险误区!美国肾病学会研究证实:科学运动的透析患者并发症减少40%,生存率提高20%以上。长期不动会导致肌肉“融雪”般流失、心肺功能下降,透析时更易低血压、抽筋。科学运动是最重要的“治疗”手段!

一、破除三大运动陷阱

陷阱1:“运动让身体更虚”

真相:适度运动促进循环,提高透析充分性;增强肌肉力量,调节血压血糖,降低心血管风险。每周3次低强度运动,6个月后体能可提升35%。

陷阱2:“瘘管手臂绝对不能动!”

真相:完全不动反增血栓风险!

安全守则:术后1周:仅做手指抓握促血流;

          稳定期:每日轻柔腕部旋转防止僵硬;

          禁止:提重物(>3kg)、甩臂;

 关键:运动后触摸瘘管震颤,若减弱立即就医!

陷阱3:“透析日必须卧床”

真相:当天可分段运动(详见表)

时段

推荐运动

作用

透析中(前1-2小时)

床上脚踏车(10-15分钟)

安全促循环

结束后30分钟内

床边坐立抬腿

防低血压

结束后2小时内

慢走10分钟

加速代谢

睡前

转动脚踝

防夜间抽筋

二、科学运动,四大益处

1.留肌肉: 8周抗阻训练增肌12%,改善乏力。

2.护心脏: 减少透析中低血压、抽筋。

3.提效率: 改善循环促进毒素清除。

4.升活力: 睡眠食欲双改善,焦虑缓解。

三、黄金法则,安全动起来!

法则1:选对运动,避开禁区

(1)床上运动(体弱/高龄):

 脚泵运动(防血栓):勾脚尖3秒→下压3秒。20次/组,2-3组/天。

深呼吸(改善缺氧):吸气4秒→屏息2秒→呼气6秒。坚持1个月,下肢水肿可减半。

(2)低强度有氧(强心肺):

慢走(≤4km/h)、固定自行车(最低阻力)。15-20分钟/次,3次/周。从5-10分钟开始!

(3)抗阻训练(防肌萎):

弹力带推举(避开瘘管侧)、坐位抬腿(可绑≤1kg沙袋)。强度:肌肉轻微酸胀即可,避免力竭。8-12次/组,1-3组。

(4)柔韧性练习(防僵硬)

改良八段锦(去低头弯腰)、肩部放松操(双肩缓慢前/后转圈各5次)。动作缓慢柔和。

(5)绝对禁止

高强度爆发运动:跑步、跳绳、打球(案例:打羽毛球致瘘管血栓!),心脏骤停风险高!

瘘管侧手臂负重/撞击: 如举哑铃、俯卧撑、提重物,直接损伤血管!

憋气发力动作: 如举重、大力推拉,血压骤升,危及心脑血管!

法则2:透析当日分段运动(见上表)

铁律:头晕、胸闷、瘘管震颤异常→立即停!

法则3:个性化定制

(1)评估自身状态

情况

运动建议

瘘管成熟度<3月

严格保护,仅限手指/手腕轻柔活动

近期低血压发作

优先床上/坐位运动,避免久站

BMI<18(消瘦)

加强营养!重点加入抗阻训练保肌肉

(2)务必与医护沟通

瘘管能承受哪种运动?特别注意什么?

透析日和非透析日运动方案有何不同?

出现哪些信号(如头晕、瘘管震颤减弱/消失、胸痛)必须立即停止并联系你们?

法则4:循序渐进,坚持为王

起步: 每次运动5-10分钟,从最低强度开始。

进阶: 适应后每1-2周增加5分钟,或稍增负荷。

关键: 每周3-5次,规律比单次猛练更安全有效!

记录: 运动类型、时长、身体反馈,复诊时提交。

结语:

透析患者的运动,是用科学方法为生命注入活力。牢记四大黄金法则(选安全项目、重透析日策略、个性化定制、循序渐进坚持),您就能安全地享受更强健的身体、更平稳的透析、更好的心情、更高的生活质量!

行动!今日起三步走:

1.每日2组脚泵运动(防血栓);

2.非透析日慢走5-10分钟(从家门口开始!)。

3.透析床上做3次深呼吸(吸气→屏息2秒→呼气6秒)。

2025-07-18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