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6在ICU(重症加强护理病房)这个与死神赛跑的地方,每一个细节都可能关乎患者的生死。医护人员全神贯注地监测生命体征、调整治疗方案,却可能忽略一个藏在患者身上的“隐形杀手”——首饰金属,这些平日里象征美丽与纪念意义的饰品,在ICU特殊环境中,可能摇身一变成为威胁生命的隐患。
金属首饰干扰医疗设备,酿成致命误差
心电图机通过捕捉心脏微弱电信号判断病情,而金属首饰作为导电体会吸收电磁信号、产生感应电流,导致波形出现杂波或伪差,甚至模拟出心梗、心律失常等重症波形;而除颤仪抢救时,金属饰品会让电流优先通过金属传导,造成电流分布不均,既影响除颤效果,还可能因金属瞬间升温灼伤患者,甚至引发熔化造成二次伤害。
金属缝隙藏污纳垢,引发致命感染
ICU患者由于病情严重,往往存在免疫力低下、皮肤黏膜破损等情况,是感染的高危人群,而金属首饰的缝隙和表面,恰恰是细菌、病毒等病原体滋生的“温床”。戒指、耳环、手镯等首饰,其设计往往存在诸多缝隙和凹槽,日常佩戴时,这些缝隙会积累皮肤碎屑、汗液、灰尘等污物,进入ICU后,尽管医护人员会对患者进行清洁,但金属首饰的缝隙难以彻底清洁干净。当患者进行静脉穿刺、气管切开、导尿等有创操作时,这些藏匿在首饰缝隙中的病原体可能通过皮肤黏膜破损处进入体内,引发局部感染甚至全身性感染,如败血症、脓毒血症等,对于ICU患者而言,感染一旦发生,病情会迅速恶化,治疗难度大幅增加,死亡率也会显著上升。
金属限制医疗操作,延误救治时机
在ICU的急救和治疗过程中,医护人员需要快速、准确地进行各种操作,而金属首饰可能会成为阻碍,延误宝贵的救治时机。当患者出现心脏骤停、呼吸衰竭等紧急情况时,医护人员需要立即进行胸外按压、气管插管等操作,如果患者佩戴项链、吊坠等饰品,可能会妨碍胸外按压的力度和深度,影响复苏效果;在进行气管插管时,若患者佩戴耳环或者金属假牙,可能会因操作过程中的碰撞导致耳环或假牙脱落,甚至误入气道,造成严重后果。
对于需要进行影像学检查(如X线、CT、MRI)的患者,金属首饰会产生伪影,影响图像质量,干扰医生对病情的判断。为了获得清晰的图像,医护人员不得不花费时间取下患者的首饰,这在紧急情况下可能会延误检查和治疗的进行。另外,一些金属首饰(如手镯、脚链)可能会限制患者肢体的活动,影响静脉输液、血压监测等操作的进行,在调整患者体位时,金属首饰还可能勾住床单、仪器管线等,造成意外拉扯,对患者造成伤害。
如何防范:ICU患者应远离金属首饰
鉴于金属首饰在ICU中的诸多风险,为了保障患者的生命安全,ICU患者应严格禁止佩戴金属首饰。患者进入ICU前,医护人员应提前告知患者及家属取下所有金属首饰,并妥善保管。对于意识不清、无法自行取下首饰的患者,医护人员应在征得家属同意后,小心地将其取下,在取下过程中,要注意避免损伤患者皮肤和首饰本身。对于一些具有特殊意义、无法取下的首饰(如长期佩戴导致嵌顿的戒指),医护人员应评估其风险,若风险较高,应与家属充分沟通,必要时采取专业手段取下。同时,要对取下的首饰进行标记和登记,妥善保管,待患者转出ICU后归还。此外,医院应加强对ICU患者及家属的健康教育,普及金属首饰在ICU中的潜在风险,提高他们的认知和配合度。医护人员在日常工作中也应提高警惕,严格执行操作规程,确保患者身上无金属首饰干扰医疗工作。
在ICU这个特殊的医疗环境中,金属首饰不再是美丽的装饰,而是可能威胁患者生命的“隐形杀手”,它们可能干扰医疗设备、引发致命感染、限制医疗操作,给患者的治疗和康复带来严重隐患。因此,无论是患者、家属还是医护人员,都应充分认识到金属首饰在ICU中的危害,严格遵守相关规定,确保患者的生命安全。只有杜绝这些“隐形杀手”的存在,才能为ICU患者创造更安全的治疗环境,提高救治成功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