糖尿病监测的常用实验室指标

糖尿病监测的常用实验室指标
作者:​杨小翠   单位:彭州市妇幼保健院
4184

近30多年来,我国糖尿病的患病率显著增加。至2021年,我国糖尿病患者人数已增加至1.4亿,患者人数居全球首位。糖尿病并发症高达100多种,为目前已知并发症最多的疾病。对于糖尿病患者和患者家属来说,日常护理是非常重要的,其中血糖控制和监测是最为关键的一部分。然而很多患者和患者家属对于血糖的日常控制和监测缺乏科学的了解和认识,有时使病情未能得到良好控制,进一步发生并发症。糖尿病本身并不可怕,可怕的是并发症。糖尿病主要损害全身的血管神经,最常见的是糖尿病足、糖尿病眼病、糖尿病肾病、冠心病等疾病。

糖尿病的监测是保障,但很多糖尿病患者只注重药物治疗而轻视了监测,这是不正确的。那么我们如何对糖尿病进行监测呢?下面我们就来了解一下糖尿病患者需要监测的各种实验室指标吧!

血糖

血糖监测是最常用、最可靠的病情监测方法,可以准确地反映血糖即时水平。血糖检测结果可以指导饮食、评估用药效果,是防治低血糖的重要措施,也是动态反映防控效果最便捷的方法。

那么,血糖值控制在什么范围最合适呢?其实血糖控制目标的个体化非常强,不同人群、不同治疗方法、不同身体状况,控制目标会不一样,所以每一个患者应严格按照医生的医嘱进行血糖检测。

糖化血红蛋白HbA1c

糖化血红蛋白是血红蛋白的氨基(赖氨酸、缬氨酸或精氨酸)与葡萄糖或其他糖类分子发生反应形成的产物。这种产物的形成与血葡萄糖浓度以及该浓度葡萄糖持续的时间成正比,血糖浓度越高、持续时间越长,则HbA1c含量就越高,在总血红蛋白中的占比也越高。通常红细胞的寿命是120天左右,因此,HbA1c可以反映过去2~3个月的平均血糖水平,是目前评估糖尿病患者长期血糖控制状况的公认标准,也是调整降糖治疗方案的重要依据。

HbA1c的检测能反映长期的血糖情况,不受短期饮食、运动等生活方式变化的影响。留取样本亦更为方便,无需患者空腹,可以任意时间采血,不受进餐影响。糖化血红蛋白的控制目标是小于7.0%,治疗初期或者血糖控制不理想的患者,建议每三个月查一次;当达到血糖控制目标后,可延长为每六个月查一次。

尿酮体

尿酮体是尿常规检查中的一项指标。正常情况下,血和尿中酮体含量甚微,定性试验为阴性。酮体是体内脂肪代谢的中间产物,肝脏是生成酮体的主要器官,当人在饥饿、各种原因引起糖代谢障碍、脂肪分解增强或某些药物干扰等情况下,酮体产生速度大于组织利用速度,就会出现酮血症,继而发生酮尿,此时尿内酮体检测呈阳性。尿液中酮体阳性表示尿液中存在酮体,可能暗示着体内产生酮体过多,这可能与饮食、代谢紊乱或疾病有关。

糖尿病酮症酸中毒是指糖尿病患者由于胰岛素不足或胰岛素抵抗,无法将血糖有效利用,导致体内糖类供应不足,进而产生过多的酮体。这种情况下,血液中酮体增多,尿液中酮体也会明显增加。当血糖持续升高、短期内频繁发生低血糖、面色潮红、呼吸急促、出现腹部疼痛或恶心呕吐,以及发生上呼吸道感染时,需要检测酮体。当尿液中出现酮体时,一定要遵从医生的治疗建议,不可轻视。

微量白蛋白

尿微量白蛋白是指在尿中出现微量白蛋白。白蛋白是一种血液中的正常蛋白质,但在生理条件下尿液中仅出现极少量白蛋白。尿微量白蛋白反映了肾脏异常渗漏蛋白质的情况,其测定可反映早期肾病、肾损伤情况。

糖尿病肾脏病变是糖尿病患者的一个重要并发症,其中最特征性的是糖尿病肾小球硬化症,即所谓的糖尿病肾病,是糖尿病患者最重要的微血管慢性并发症之一。肾脏功能从糖尿病发生之始就会受到损害,可以说我们只能延缓糖尿病肾病的进展,而无法阻止其发生。定期监测尿微量白蛋白对判断是否存在早期糖尿病肾病十分重要。

血脂

血脂是血液中脂质的总称,包括很多小项,其中临床上最有意义的是总胆固醇(CHO)、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四项,我们每次测定血脂时至少应该包括这四项的结果。糖尿病患者容易出现血脂异常,血脂异常是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血管疾病发生、发展和恶化的首要危险因素。因此,建议高血脂患者至少每三个月检查一次血脂,糖尿病患者至少每半年检查一次。血脂正常的患者每年应至少检查一次血脂。

2025-08-12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