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所谓,十月怀胎之艰辛,一朝分娩之涅槃。在女性迎接新生命的“高光”时刻,产程中的挑战也让无数准妈妈心生忐忑,包括“扑面而来”的疼痛、“闻之丧胆”的会阴侧切、“悄然而至”的盆底肌损伤等等。然而,有这么一种简单易行的“秘密武器”—会阴按摩,不仅为准妈妈们顺利自然分娩保驾护航,更为产后快速康复铺设道路。今天,就带大家揭开会阴按摩的神秘面纱,解锁轻松分娩的新方式!
1、什么是会阴?
会阴的位置
女性会阴部是指女性外生殖器与肛门之间的软组织区域,位于骨盆底部,是尿道、阴道和直肠的汇集处。
盆底的解剖结构
盆底是由肌肉(肛提肌、尾骨肌)、筋膜(盆膈上筋膜、盆膈下筋膜)、韧带(耻骨膀胱韧带、子宫主韧带、骶子宫韧带)等组织构成的复杂结构。在解剖关系上,会阴被盆底肌所环绕,会阴的肌肉与盆底肌相互延续,覆盖会阴的筋膜与盆底肌表面的筋膜相互延续,共同参与盆底的支撑和各种生理功能。
2、什么是会阴按摩?
定义
会阴按摩则是通过专业的按摩手法,能使会阴部位的肌肉、筋膜等组织纤维得到拉伸和放松,让会阴在分娩时可以更好地扩张,承受胎儿通过时的压力,利于胎儿能够轻松的“破门而出”。
作用
减轻盆底肌损伤:持续且规律的按摩可使盆底肌纤维得到锻炼,增加盆底肌的弹性和柔韧性,让盆底肌在分娩时能更好地扩张和延展,减轻因过度拉伸导致损伤,利于产后康复。
减轻分娩疼痛:通过按摩,会阴组织变得更有弹性,松盆底肌肉更舒展,分娩时可减轻因会阴组织、盆底肌伸展不足而产生的剧烈疼痛。
减轻内检疼痛:会阴按摩可以提高阴道适应性,软化阴道黏膜,让阴道得到放松从而适应内检,减少疼痛等不适。
增强分娩信心:通过会阴按摩,孕妈提前掌握分娩技巧,对于顺利分娩信心翻倍。
降低会阴撕裂、侧切风险:会因按摩可起到“扩张产道、降低阻力”的作用,从而降低会阴撕裂、侧切风险。
促进产后盆底康复:会阴按摩可以增加盆底肌肉柔韧性和弹性,降低分娩时对软产道的损伤,改善盆底血液循环,促进盆底康复,更快恢复到产前紧致状态。
3、会阴按摩的操作方法
操作者
开展会阴按摩的操作者必须是专业助产士或产科医务人员。
准备
环境布置:营造一个安静、舒适、温暖且私密的空间,让产妇能够放松身心。可以适当调节室内温度,播放舒缓的音乐等。
润滑剂:选择安全、无刺激、符合医用标准的润滑剂,如椰子油、橄榄油等。
用品:乳胶手套、碘伏、大棉签、无菌垫单、多普勒胎心仪、藕合剂、纸巾。
姿势
可选择半躺式:孕妇半躺在床上,后背用枕头垫高,呈半卧位。
手法
操作前先用多普勒胎心仪听诊胎心确认无异常。按无菌操作进行会阴消毒,操作者佩戴乳胶手套,予以孕妇阴道口周围涂抹润滑油,先用双手拇指轻轻按摩外阴区域1-2min,促进会阴部呈放松状态然后右手食指插入阴道约 3~5厘米处(约2指节深度),按盆底肌解剖位置进行盆底肌筋膜松解按摩。按摩过程中手法要轻柔,避免过度用力,以孕妇感觉舒适、无明显疼痛为宜。按摩完成后使用碘伏消毒会阴,保持局部清洁。再次听诊胎心音确认无异常。
时间及频率
从孕 36周起,建议每周进行2-3次的按摩,按摩持续3周以上。具体时间需在医生或助产士的指导下进行适当调整。
4、会阴按摩注意事项
把握禁忌症
当孕妇合并以下情况时,不适合开展会阴按摩:会阴局部皮肤破损或感染;外阴炎、阴道炎、尿道炎等处于急性期;有前置胎盘、先兆早产、胎膜早破等情况。
坚持安全原则
按摩力度要适中,避免过度用力对会阴皮肤、肌肉等组织造成拉伤、挫伤等机械性损伤。对于初次接受按摩或会阴组织较脆弱的人群,更要从轻柔的手法开始,逐渐适应。
监测不良反应
按摩过程中要密切关注被按摩者的身体反应,如询问其感受,观察其表情、肢体动作等。一旦出现疼痛、不适、红肿等异常情况,应立即停止按摩,并根据具体情况采取相应的处理措施,必要时及时就医。
综上,会阴按摩是自然分娩的“温柔守护”,不仅能让妈妈们更轻松的迎接新生命,还能为产后康复按下“加速键”,更好的回归健康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