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747好多慢阻肺患者都会感觉稍微走几步就会喘得厉害,认为应该少动多歇,从而选择“躺平”。其实不然,“躺平”只会让你的呼吸肌变懒变弱、心肺功能加速退化、肢体肌肉加速流失,陷入“越躺越弱,越弱越喘”的恶性循环。
慢阻肺患者为什么需要运动训练
慢阻肺的核心病变是气道炎症和肺泡结构破坏,这就像给肺部装了个“隐形阀门”,吸气时空气进得费劲,呼气时废气排不干净,稍微活动就感觉气不够用。更麻烦的是,缺乏运动还会导致肌肉能力尤其是呼吸肌能力慢慢变弱,心肺耐力下降,让呼吸更费力、运动更无力。
单纯依赖支气管扩张剂和激素类药物治疗只能缓解症状,无法逆转肌肉萎缩和运动能力下降,而运动作为慢阻肺患者非药物肺康复治疗的基石,可以维护肌肉的形态、力量和功能,提高患者有氧代谢、平衡及其他能力水平,有效改善喘息、气短、咳嗽、咳痰等症状。
哪些运动类型适合慢阻肺患者
适合慢阻肺患者进行肺康复的运动训练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可以提升心肺功能、改善呼吸效率的有氧运动。有氧运动能够让肺在每次呼吸时都能交换更多氧气,从而提高机体对氧的利用率,就如同给汽车换了个更高效的发动机,同样的活动量,需要的“能耗”更少,这样自然就不那么喘了。有氧运动包括快走、慢跑、游泳、骑自行车等。第二种是可以减缓肌肉萎缩,增强肌肉力量和耐力的抗阻力量训练。肢体肌肉功能障碍是慢阻肺患者常见的肺外表现,导致其运动耐受降低,抗阻训练在改善肌肉功能方面具有比有氧运动更大的潜力。抗阻训练包括坐位前推、坐位上举、俯卧撑、伸膝、深蹲等徒手抗阻训练和借助哑铃、弹力带、弹力管等工具进行的抗阻训练。
由此可见,有氧运动能给心肺扩容,抗阻训练能给全身肌肉增力,两者联合能否产生奇妙的协同效果呢?答案是肯定的!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是慢阻肺患者最好的运动处方,比单一运动更能发挥运动的治疗效果,能够让稳定期的慢阻肺患者受益。对于急性加重期的患者,在耐受的情况下,应当在住院期间或出院后2周内在医生的指导下及早进行训练。
有氧运动联合抗阻训练更有效
别忽视专业指导:建议有条件的患者在开始运动训练前找呼吸科医生或康复治疗师进行系统评估,经过评估,为您量身定制专属的运动方案。
运动前务必热身5~10分钟:每次运动前先进行5~10分钟的原地踏步、活动手腕脚踝、缓慢扩胸等热身活动,也可以通过腹式呼吸和缩唇呼吸进行呼吸热身。运动后也要进行5~10分钟的拉伸放松。
循序渐进很关键:运动锻炼低起点、慢进阶、少变化,从“低强度、短时长、少次数”开始,在耐受的前提下循序渐进。如果您坚持锻炼12周,一定会收获稳定的效果。
运动训练要适度:在进行运动训练时,不是频率越高越好,关键在于规律而非密集。如果身体耐受,建议每次运动至少30~45分钟,有氧运动每周进行3~5次;抗阻训练每周进行2~3次,同一组肌肉建议隔天训练,并且每2次抗阻训练至少要间隔48小时。
学会呼吸配合:在有氧运动、抗阻训练的同时配合进行腹式呼吸或缩唇呼吸,可以让你的呼吸肌功能也能得到锻炼,从而让运动治疗的效果更佳。有氧运动中进行呼吸配合时要做到“短吸长呼、步频匹配”,抗阻训练中进行呼吸配合时要做到“发力呼气、放松吸气、绝不憋气”。
牢记安全运动不踩雷
训练时要带急救药和指脉氧仪:建议在运动时随身携带指脉氧仪进行自我监测,随时留意是否出现胸痛、剧烈咳嗽、呼吸异常急促费力或SpO2≤88%等异常情况,如果出现这些异常,应立即停止运动,并用支气管扩张剂缓解症状。
恶劣天气不外出:雾霾、寒潮、高温等恶劣天气条件下污染物和有害物质会增多,会刺激和损害气道,并诱发咳嗽气喘,如遇此类天气,应当在室内进行运动。
空腹饱腹不运动:为了避免胃肠负担重,餐前半小时和餐后1小时要避免运动锻炼。另外睡前1小时也不建议进行运动锻炼,否则可能会影响到你的睡眠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