呼吸是我们生命的律动,然而对于哮喘患者来说却需要小心翼翼地应对。哮喘这种疾病看似普通,然而其危害性却比较大,频繁发作的哮喘可影响患者的工作、生活、学习甚至睡眠质量。近年来,我国人群中哮喘的患病率逐年升高,然而很多患者对哮喘疾病缺乏认知,未进行科学的疾病管理,使得病情控制效果不佳,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
认识哮喘
哮喘属于慢性呼吸系统疾病,这种疾病的发病率比较高,然而很多人将哮喘误认为是偶尔咳嗽、气喘的小疾病,其实这是一种气道慢性炎症疾病,患者具有气道反应性增高的典型特征,一旦受到刺激便会导致气道痉挛狭窄,引起呼吸困难。哮喘的主要症状为喘息、气急、咳嗽以及胸闷等,且上述症状容易反复发作,特别是夜间、凌晨出现加重,然而并不是所有的哮喘患者都有典型的喘息症状表现,有些患者仅为持续性的干咳,而这一症状容易与支气管炎等其他疾病相混淆。哮喘症状表现具有明显的波动性特征,比如在缓解期患者的症状消失,甚至与健康人无异,这也导致很多患者对于哮喘的重视度不足,忽略了早期诊治。
哮喘的诱因
哮喘发作通常与特定的触发因素有关,识别并避开这些诱因,有利于预防哮喘发作。首先是过敏原刺激,比如尘螨、花粉、霉菌孢子以及动物皮屑等,这些物质都属于吸入性过敏原,可能诱发免疫系统反应并产生气道炎症,由于在每年的春秋季节室外的花粉浓度偏高,所以过敏性哮喘患者的就诊数量会出现显著增多。第二是环境因素,比如空气污染中含有的PM2.5、二氧化硫,或者是烟草烟雾中含有的尼古丁等物质均会对气道粘膜产生损伤,并可诱发气道痉挛,而气温骤变或者是空气湿度剧烈波动也会对气道敏感者产生刺激性影响,并诱发哮喘发作。最后,感染因素与情绪因素也在哮喘的诱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比如感冒、流感等疾病是引起儿童哮喘急性发作的常见原因,这是因为病毒感染后会导致气道炎症加重,而处于愤怒、紧张等情绪状态下,可经由神经内分泌系统干扰呼吸节奏,容易诱发哮喘。
哮喘急性发作时的应对方法
哮喘一旦急性发作,患者的气道狭窄会快速加重,如未能及时妥善处理,非常容易危及患者的生命安全,所以掌握科学的急救方法非常重要。在发作初期患者的呼吸频率增快,同时胸闷、咳嗽等症状加重,需要立即保持半卧位或坐位,迅速松解衣领,确保气道畅通,还要远离过敏原。家中需要常备急救药物,并在急性发作时立即正确应用,比如常用的沙丁胺醇气雾剂,在使用前需将其摇匀,药瓶喷头快速对准口腔,在按压的过程中保持深吸气,屏气10秒后可进行缓慢呼气,若用药后5~10分钟哮喘症状仍未获得缓解,可以尝试再喷1次,然而24小时内的总用药次数不应超过8次。一旦有下述情况要迅速拨打急救电话:首先是呼吸困难加重,其次口唇、指甲发紫,第三,意识模糊。
哮喘的长期管理策略
目前哮喘尚无彻底根治方法,然而通过进行规范化的管理能够实现疾病的长期控制,提升患者的生活质量。首先是药物治疗,哮喘药物可分为控制性药物、缓解性药物,其中吸入性糖皮质激素是控制哮喘病情的重要基石,患者需长期规范地应用。中重度患者可能需要联合应用长效β2受体激动剂以及白三烯调节剂等进行辅助治疗,在此类药物应用中需要严格遵医嘱坚持规范地应用,即使症状缓解甚至消失也不可擅自停药。第二是做好峰流速监测,哮喘患者在居家管理中需要利用峰流速仪来对最大呼气流量进行测试和记录,一旦发现数值波动较大应及时与医生取得联系,以便对治疗方案进行调整。最后是生活方式的调整,例如要对居家环境进行定期清洁打扫,避免饲养猫狗等宠物,遇到雾霾天气应避免外出,可以选择散步、太极拳、游泳等运动锻炼方式,逐步改善心肺功能,然而要避免进行剧烈运动。
哮喘的管理是一场旷日持久的战役,需要患者、家属以及医护人员的共同努力,对于哮喘要做到正确认知,避免诱因,并规范用药治疗和定期监测,方可保持呼吸顺畅,提升生活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