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呕出咖啡样的东西,拉黑便像柏油一样”——这些看似不显眼的症状,可能是上消化道出血发出的紧急信号。上消化道出血就像体内的“隐形出血点”,短时间内可能导致休克,及时识别信号并正确应对,能为抢救赢得黄金时间。
读懂身体警报: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信号
上消化道包括食管、胃、十二指肠等部位,当这些部位因溃疡、炎症、肿瘤等原因出血时,身体会发出明确信号:
1.呕血:从血丝到咖啡样物
少量出血时,血液在胃内停留时间较长,血红蛋白与胃酸反应形成棕褐色的酸化血红蛋白,呕出物呈咖啡渣样;若出血量大且速度快,会直接呕出鲜红色血液,甚至伴有血块。有胃溃疡病史的王先生,某天晨起呕出咖啡样物,起初以为是熬夜导致的不适,直到第二次呕血带血丝才就医,检查发现胃出血已达500毫升。
2.黑便:柏油样大便别忽视
血液经过肠道消化后,铁元素会转化为黑色的硫化亚铁,导致大便呈现出黑色、黏稠且发亮的柏油样状态,这是上消化道出血的典型症状。若每日出血量超过50毫升,便会出现黑便现象。部分患者可能先出现黑便,数小时后才出现呕血症状,因此,即便在未出现呕血的情况下发现黑便,也应高度警惕。
3.伴随症状:休克前的预警
随着出血量增加,患者会出现头晕、心慌、乏力等贫血症状,站立时眼前发黑(体位性低血压);出血量超过1000毫升时,会出现休克表现:面色苍白、四肢湿冷、出冷汗、意识模糊,甚至昏迷。这些症状提示出血量大且速度快,需立即抢救。
背后的“出血元凶”:哪些疾病易引发
上消化道出血的常见病因犹如隐藏在消化道内的“定时炸弹”,需特别警惕:
消化性溃疡:胃溃疡和十二指肠溃疡是最常见的病因,当它们侵蚀血管时会导致出血,尤其在服用阿司匹林、布洛芬等止痛药后,出血风险显著增加。
食管胃底静脉曲张:肝硬化患者因门静脉压力增高,导致食管和胃底静脉扩张扭曲,一旦破裂,会引发迅猛的大出血。
急性胃黏膜病变:大量饮酒、服用非甾体抗炎药、严重应激(如大面积烧伤、手术)等情况,均可能导致胃黏膜急性糜烂出血。
胃癌:肿瘤组织缺血坏死或侵犯血管时,会引起持续性或间歇性出血,晚期甚至可能出现大出血。
黄金抢救期:紧急应对四步法
上消化道出血的抢救关键在“快”,每延误1分钟,休克风险就增加一分,掌握以下四步法能救命:
1.立即停止进食饮水
发现呕血或黑便后,立即停止吃喝,包括药物,避免食物刺激胃肠蠕动,加重出血。让患者保持侧卧位,防止呕血时血液呛入气管引起窒息。
2.快速判断出血量
记录呕血和黑便的次数、量及颜色:呕血一次约50-100毫升,黑便一次约50-150毫升;若呕血频繁、黑便次数多(每天超过3次),或出现头晕心慌,提示出血量较大,需立即拨打120。
3.监测生命体征
在等待救护车到来期间,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状态,并测量其脉搏和血压(若条件允许)。正常情况下,脉搏应保持在60至100次/分钟,血压应不低于90/60mmHg。若发现脉搏超过100次/分钟且血压下降,这表明患者可能已出现休克前期的症状。此时,应立即让患者采取平卧位,并将下肢略微抬高,以增加回心血量。
4.携带关键信息就医
就医时告知医生以下信息:出血开始时间、呕血/黑便的量和颜色、有无胃溃疡等病史、近期是否服用止痛药或饮酒,这些信息能帮助医生快速判断病因,制定治疗方案。
预防为先:远离上消化道出血的诱因
患有胃溃疡、胃炎的患者需规律服药,避免擅自停用抑酸药物;长期服用阿司匹林等抗凝药的患者,要遵医嘱定期检查胃黏膜,必要时加用胃黏膜保护剂。同时,应避免过量饮酒、减少辛辣刺激性食物摄入,以减轻胃黏膜损伤。肝硬化患者需定期筛查食管胃底静脉曲张,必要时预防性治疗。一旦出现上腹痛、反酸、烧心等症状,要及时就医,防止小问题演变成严重出血。
上消化道出血就像体内的“红色警报”,呕血、黑便等信号背后可能隐藏着致命风险。记住,当身体发出这些信号时,切勿拖延,立即采取正确的紧急应对措施并及时就医,才能最大限度降低危险,保护消化道健康。
总之,上消化道出血是常见急症,了解其常见信号、掌握紧急应对措施,就能有效保护健康。日常生活中,我们应保持警惕,关注身体细微变化,早发现、早诊断、早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