处方审核不只“看药方”更要把好安全关

处方审核不只“看药方”更要把好安全关
作者:张达维   单位:安岳县中医医院
249

在医院药房或社会药店,处方审核看似只是药师核对药品名称和剂量的简单流程,实则是保障用药安全的关键防线。每一张处方背后都关联着患者的健康甚至生命,药师的审核工作远不止 “看药方” 那么简单。他们凭借专业知识,从药物配伍、剂量调整、用法规范到患者个体差异等多维度严格把关,拦截潜在用药风险。

处方审核:用药安全的 “第一道防线”

1.审核的核心价值与法律责任

处方审核是药师的法定职责,《处方管理办法》明确规定药师需对处方的合法性、规范性和适宜性进行审核,确认无误后方可调配。这一环节能有效拦截错误处方,如医生笔误导致的药品名称错误、剂量超标,或患者信息不全引发的用药混淆。据统计,规范审核可降低 30% 以上用药错误风险,避免药物不良反应、无效治疗甚至危及生命的用药事故,是连接医疗诊断与患者用药的安全桥梁。

2.从“处方到患者”的全链条视角

优秀药师审核处方不局限于药方本身,而是建立 “患者中心” 思维。结合患者年龄、过敏史、肝肾功能等个体信息,判断用药是否适合。例如,治疗感染时,肾功能不全患者需调整经肾脏排泄药物剂量;儿童患者要考虑剂型和口味是否适合,这种全链条视角让审核更具针对性和安全性。

审核的核心维度:药师的“火眼金睛”

1.药物配伍与相互作用把关

药师重点审核药物相互作用风险:某些药物联用增加毒性,如红霉素与辛伐他汀同用增加肌肉损伤风险;有些药物相互降低疗效,如抗酸药与抗生素同服影响吸收。药师凭借对药物代谢途径、作用机制的掌握,及时发现问题并与医生沟通调整。同时审核重复用药,避免同类药物叠加导致剂量超标,如同时开具两种含对乙酰氨基酚的感冒药可能引发肝损伤。

2.剂量、用法与疗程的精准核对

剂量合理是审核关键:药师根据患者体重、年龄、病情计算给药剂量,如化疗药物剂量误差可能导致疗效不足或毒性反应;儿童用药按体表面积或公斤体重精确计算,避免套用成人剂量。用法审核包括给药途径是否正确(如口服药误写为注射)、给药频次是否合理(如缓释制剂是否被要求每日多次服用),以及疗程是否规范,防止长期用药引发蓄积毒性。

特殊人群:个体化审核的重点关注

1.老年人与慢性病患者的用药调整

老年人因肝肾功能减退、基础疾病多,是审核重点。药师特别审核“多重用药”问题,即同时使用5种以上药物的相互作用风险;对肝肾功能不全患者,根据肌酐清除率调整经肝肾代谢药物剂量,如地高辛、万古霉素需减少剂量或延长间隔。针对糖尿病、高血压患者,审核降糖药与降压药联用是否存在协同风险,避免低血糖或低血压。

2.孕产妇与儿童的用药安全防线

孕产妇用药审核兼顾母体与胎儿安全,药师依据 FDA 妊娠药物分级,避免处方致畸风险高的药物,如妊娠期禁用沙利度胺、左氧氟沙星等。儿童用药审核关注剂型适宜性,如婴幼儿是否使用分散片、颗粒剂等易服剂型;避免儿童禁忌药物,如 8 岁以下禁用四环素类抗生素(影响牙齿发育);同时根据年龄调整给药频率,确保药效并减少不良反应。

审核之外:药师的用药安全延伸服务

1.用药交代与患者教育

处方审核通过后,药师向患者详细交代:药品正确用法(如餐前餐后时间、特殊剂型使用方法)、可能的不良反应及应对措施、饮食禁忌(如服抗生素期间禁酒)。对老年或视力不佳者,用大字标注剂量和时间;对长期用药患者,讲解疗效监测方法(如抗凝药需定期查凝血功能),确保正确执行医嘱。

2.处方点评与持续改进

药师定期点评处方,总结常见问题并反馈给临床,帮助医生优化处方;参与药事管理委员会,制定药品使用规范和重点监控目录;针对新兴或高风险药物开展培训,提升医疗团队合理用药水平。这种持续改进机制让用药安全防线从单个处方扩展到整个医疗体系的质量提升。

结语

处方审核是药师守护用药安全的核心职责,需要扎实的专业知识、严谨的态度和以患者为中心的理念。从药物配伍、剂量调整到特殊人群把关,再到用药教育和持续改进,药师的每一个专业判断都在为用药安全护航。重视处方审核价值,理解药师专业作用,能帮助患者更信任地接受指导,共同构建安全用药环境。

2025-09-25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