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锁透析患者长寿之道:透析充分 + 生活管理

解锁透析患者长寿之道:透析充分 + 生活管理
作者:廖明莉   单位:柳州市人民医院
5401

对于终末期肾病患者而言,血液透析是维持生命的“人工肾脏”,但透析并非一劳永逸。随着医学进步,中国最长透析龄已突破30年,日本甚至出现透析52年的案例。这些“长寿透析者”的共同秘诀在于:透析充分性保障毒素清除,生活管理筑牢健康防线。本文将从科学透析与日常管理两大维度,为患者提供可落地的长寿指南。

一、透析充分性:清除毒素的“生命工程”

1. 规律透析,拒绝“偷工减料”

透析充分性是延长寿命的核心。临床数据显示,透析充分的患者生存期比不充分者延长3-5年。患者需严格遵循医生制定的方案:

频率与时长:每周3次、每次4小时是国际标准,不可随意缩短时间或减少次数。

高通量透析器:优先选择高通量透析器,可清除更多中分子毒素,降低尿毒症性脑病、肾性骨病风险。

定期评估:每月检测尿素清除指数(Kt/V)和尿素下降率(URR),确保Kt/V≥1.2、URR≥65%。

2. 血管通路:生命线的“日常检修”

血管通路是透析的“生命线”,其畅通直接影响透析效果:

动静脉内瘘:每日触摸震颤、听血管杂音,避免提重物或压迫;透析前清洁手臂,止血时保持适度压力。

中心静脉导管:保持敷料干燥,淋浴时用防水贴保护;发现红肿、渗液立即就医,感染风险可降低60%。

定期维护:每3-6个月进行血管超声检查,及时发现狭窄或血栓。

二、生活管理:细节决定长寿

1. 饮食控制:营养与毒素的“平衡术”

透析患者需在营养摄入与毒素控制间找到平衡:

限水控盐:每日饮水量=前日尿量+500ml(无尿者严格限水);盐摄入<5克/天,避免腌制食品。

低钾低磷:高钾食物(香蕉、橙子、土豆)需焯水弃汤后食用,或选择苹果、梨等低钾水果。

高磷食物(奶制品、坚果、可乐)需严格限制,肉类焯水可去除30%-50%的磷。

优质蛋白:每日摄入1.0-1.2克/公斤体重的优质蛋白(如鸡蛋清、鱼肉),辅以透析专用营养补充剂,预防肌肉萎缩。

热量补充:每日热量需求为35-40千卡/公斤体重,以碳水化合物为主,脂肪适量。

2. 体重管理:心衰的“预警器”

体重异常增长是水分潴留的信号:

每日监测:晨起空腹、排空大小便后测量体重,透析间期体重增长不超过干体重的3%-5%。

控水技巧:用带刻度的杯子喝水,含冰块缓解口渴,避免浓茶、咖啡等利尿饮品。

紧急处理:若体重增长过快(如2天增重2公斤),需立即联系医生调整透析方案。

3. 运动与睡眠:增强体质的“双引擎”

科学运动:选择散步、太极拳等低强度活动,每周3-5次,每次30分钟。运动可降低心血管疾病风险,改善睡眠质量。

规律作息:保证每日7-8小时睡眠,睡前避免使用电子设备,可通过喝温牛奶、听轻音乐助眠。

4. 心理调节:战胜疾病的“隐形武器”

透析患者常伴随焦虑、抑郁,需通过以下方式缓解:

病友互助:加入透析患者群或互助小组,分享经验、互相鼓励。

兴趣培养:通过书法、绘画、养花等转移注意力,减轻心理压力。

专业干预:若出现持续情绪低落,可寻求心理医生帮助,认知行为疗法(CBT)可显著改善心理状态。

三、并发症管理:阻断“隐形杀手”

1. 心血管疾病:首要死因的“防御战”

心血管疾病占透析患者死亡的45%-60%,需通过以下方式预防:

血压控制:透析前血压<140/90 mmHg,透析后<130/80 mmHg;避免透析前服用短效降压药,以防低血压。

定期检查:每半年至1年进行心脏超声检查,评估心脏结构变化。

药物管理:严格遵医嘱服用降压药、磷结合剂、促红细胞生成素(EPO),切勿自行增减剂量。

2. 感染防控:生命线的“保卫战”

感染是透析患者的第二大死因,需注意:

个人卫生:勤洗手,避免去人群密集场所,预防感冒。

通路护理:透析当日穿刺处24小时避免沾水,瘙痒时勿抓挠,可用冷敷缓解。

疫苗接种:每年接种流感疫苗和肺炎球菌疫苗,降低感染风险。

四、多学科协作:个性化管理的“智慧大脑”

透析患者的健康管理需肾内科、营养科、心理科等多学科协作:

营养评估:每3个月进行营养指标检测(如血清白蛋白>35g/L),调整饮食方案。

心理评估:定期评估心理状态,提供个性化干预。

运动处方:根据体能制定运动计划,避免过度劳累。

结语:透析不是终点,而是新生活的起点

透析患者的长寿秘诀在于细节:从每一次血压监测到每一口饮食控制,从通路护理到心态调整。通过科学透析与严格的生活管理,患者完全可以拥有高质量的生活。正如一位透析30年的患者所说:“透析让我学会了敬畏生命,也让我明白——健康不是理所当然,而是需要用心守护的礼物。”

2025-08-13
分享    收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