46当孩子突然出现身体抽搐、意识丧失的情况,不少家长都会陷入恐慌,尤其是在孩子伴随高烧时,这种名为高热惊厥的急症往往让家长手忙脚乱。高热惊厥是婴幼儿时期常见的急症,多发生在6个月至5岁的儿童身上,因幼儿神经系统发育尚未成熟,体温急剧升高时容易引发大脑神经元异常放电,进而出现惊厥症状。掌握正确的急救护理方法,能在关键时刻为孩子保障安全,减少并发症风险,这也是每一位家长和幼儿照护者必须了解的重要知识。
先分清:高热惊厥的典型表现
在采取急救措施前,首先要准确判断孩子是否处于高热惊厥状态,避免与其他急症混淆。高热惊厥通常在孩子体温快速上升至38.5℃以上时发作,发作时的典型表现有三大类:
意识障碍,孩子会突然失去意识,对呼喊、拍打没有反应,眼神呆滞或眼球向上凝视、斜视。
身体抽搐,常见四肢强直、抖动,有的孩子会出现面部肌肉抽动、嘴角歪斜,严重时可能伴随口吐白沫、牙关紧闭。
呼吸与面色变化,部分孩子会出现呼吸急促、面色苍白或发青发紫,发作持续时间通常在数秒至数分钟之间,多数不会超过10分钟。
高热惊厥分为单纯性和复杂性两种类型。单纯性高热惊厥较为常见,多发生在发热初期,一次发热过程中通常只发作一次,孩子恢复后精神状态良好,无明显后遗症;复杂性高热惊厥则发作次数更多,一次发热可能发作多次,持续时间较长,部分孩子可能在体温未达到38.5℃时就发作,这类情况需要后续更密切的医学观察。无论哪种类型,发作时的急救处理原则一致,关键是保持冷静、科学应对。
别慌!正确急救的3个关键步骤
当孩子突发高热惊厥,家长首先要克服恐慌情绪,牢记“不盲目操作、不拖延就医”的原则,按照以下3个步骤有序处理,才能最大程度保障孩子安全。
第一步
立即让孩子侧卧。迅速将孩子放在平坦、柔软的地面或床上,避免周围有尖锐物品,然后轻轻将孩子的身体转向一侧(左侧或右侧均可),这样能防止呕吐物或唾液堵塞呼吸道,避免窒息风险。此时不要强行按压孩子的身体,也不要试图将孩子的头向后仰,过度用力可能会损伤孩子的骨骼和神经系统。
第二步
保持呼吸道通畅。解开孩子颈部的衣物,如衣领、围巾等,确保颈部没有束缚,让呼吸更顺畅。如果孩子口中有分泌物或呕吐物,可用干净的纱布或纸巾轻轻擦拭口腔外侧,注意不要将手指或物品伸入孩子口中,以免引发呕吐或导致异物进入气管。
第三步
监测体温与发作时间。在孩子惊厥发作期间,用体温计(建议使用耳温枪或额温枪,避免接触式体温计造成孩子不适)测量孩子的体温,记住发作开始和结束的时间。如果发作持续时间超过5分钟,或孩子出现呼吸暂停、面色持续发青等情况,应立即拨打急救电话,同时继续进行急救措施;若发作在5分钟内自行停止,可待孩子意识恢复后再前往医院检查。
后续护理与预防:减少复发风险
孩子发生过高热惊厥后,后续的护理和预防措施同样重要,能帮助孩子更快恢复健康,降低再次发作的概率。
在护理方面,要做好体温控制。孩子发热时,及时采取降温措施,避免体温再次快速升高。当体温超过38.5℃时,可在医生指导下使用儿童专用的退烧药(如对乙酰氨基酚、布洛芬),按照孩子的年龄和体重确定剂量,不要自行增加药量。同时,可配合物理降温,用温水擦拭孩子的额头、颈部、腋窝、腹股沟等大血管丰富的部位,每次擦拭10-15分钟,帮助散热,但不要使用酒精擦浴,酒精会通过皮肤吸收,对孩子的肝脏造成损伤。
注重情绪安抚、休息与营养。惊厥发作可能会让孩子产生恐惧心理,恢复期间家长要多陪伴孩子,用温和的语言和轻柔的抚摸给予安慰,避免孩子因害怕而哭闹不安。患病期间让孩子多卧床休息,室内保持安静、空气流通,温度控制在22-24℃,湿度保持在50%-60%,让孩子在舒适的环境中恢复。饮食上以清淡、易消化的食物为主,如米粥、烂面条、蔬菜泥等,多给孩子喝温开水,补充水分,促进代谢,帮助降温。
结论
高热惊厥虽然看起来凶险,但只要家长掌握正确的急救方法,及时就医,大多数孩子的预后良好,不会对智力和神经系统造成长期影响。关键在于冷静应对、科学处理,避免因错误操作延误病情。希望每一位家长都能重视急救知识学习,为孩子的健康成长筑牢安全防线。